20世纪40年代中共婚姻政策与晋南婚俗嬗变The Marriage Poli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Evolution of Marriage Customs in the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 in the 1940s
柳德军;崔珊珊;
摘要(Abstract):
20世纪40年代的晋南地区因地居偏僻,经济落后,加之长期受战争和灾荒的影响,其落后的婚姻习俗普遍存在,如买卖婚姻、早婚、童养媳等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发动群众废除陋习,中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提倡婚姻自由,从而使晋南地区的婚俗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新的婚姻风尚。但不可否认,战争年代军婚的特殊性及一些地方干部保守的婚姻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共婚姻政策的执行。
关键词(KeyWords): 20世纪40年代;晋南;婚姻政策;婚俗嬗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及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12AZS010)
作者(Authors): 柳德军;崔珊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晋绥妇女战斗历程[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4,402.
- [2]晋城县妇女工作总结[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2-8-5.
- [3]现在还有买卖婚姻该怎么办?[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10-17(4).
- [4]晋南婚姻问题调查材料[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94-1-10.
- [5]买卖婚姻的恶果[N].太岳日报,1942-04-18(2).
- [6]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616,616,617,617.
- [7]阳城五区妇救工作总结[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95-1-3.
- [8]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五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427,403.
- [9]公婆残杀童养媳[N].太岳日报,1943-08-28(4).
- [10]李小引跳茅自杀[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11-01(2).
- [11]晋绥十分区婚姻问题材料[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35-1-9.
- [12]晋南行政公署禁止买卖婚姻及早婚条令[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94-1-10.
- [13]晋绥边区婚姻条例[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90-2-89.
- [14]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88-2-30.
- [15]阳城、高平、晋城三县妇女工作情况介绍[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2-8-4.
- [16]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西概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255.
- [17]婚姻政策问题提纲[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J4-18.
- [18]四专署通过群众圆满解决离婚案[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6-02-25(2).
- [19]为实现妇女十大纲领而斗争[N].太岳日报,1941-03-15(2).
- [20]兴县妇救会1942年工作总结[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41-1-2.
- [21]关于反对买卖婚争取自主婚的初步总结[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J4-26.
- [22]能不能离婚,要看感情是不是到了不能同居的程度[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07-13(4).
- [23]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29.
- [24]左权县二区救联会五年来妇女工作总结[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66-1-137.
- [25]男人死心塌地给敌人干事,能离婚不能?[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04-19(2).
- [26]太行三专婚姻问题的统计分析[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67-2-34.
- [27]太岳四分区妇女工作报告[A].山西省档案馆,档号:A12-8-6.
- [28]高平有些干部限制妇女婚姻自由,违反行政纪律第五条[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06-09(1).
- [29]太岳行署下了命令,规定行政纪律十条[N].新华日报:太岳版,1948-06-09(1).
- [30]山西省档案馆.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四卷[G].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184.
- (1)关于晋西北妇女婚姻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岳谦厚,罗佳:《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女性离婚问题---以晋西北(晋绥)高等法院25宗离婚案为中心的考察》,《安徽史学》2010年第1期;商贻萱,王荣花:《婚俗变迁视域下抗战时期太行山区女性婚姻生活状态研究》,《山西档案》2016年第6期;岳谦厚,杜清娥:《太行抗日根据地女性婚姻家庭待遇及其冲突》,《安徽史学》2016年第3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