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类型学与历史类型学的异同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ypology and Historical Typology
付飞亮;
摘要(Abstract):
国内教材对类型学的定义大多只强调对跨越时空、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的文学现象作类同性的研究,而忽视对异质性的关注。而苏俄历史类型学是既求同,也求异的,只不过是偏重于求同而已。曹顺庆先生提倡类型学应该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彰显民族文学的异质性。这是对苏俄历史类型学求同存异的研究思路的回归,但是又与之不完全相同,而是更偏重于寻求不同文化的异质性。
关键词(KeyWords): 类型学;历史类型学;曹顺庆;类同研究;异质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付飞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卢康华,孙景尧.比较文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 [2]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 [3]刘介民.比较文学方法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558.
- [4]方汉文.比较文学基本原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74.
- [5]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5.
- [6]日尔蒙斯基.比较文艺学:东方与西方[M].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科学出版社,1979:68.
- [7]干永昌,廖鸿钧,倪蕊琴.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 [8]赫拉普钦科.作家的创作个性和文学的发展[M].满涛,岳麟,杨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 [9]梁工,卢永茂.比较文学概观[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 [10]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 [11]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16.
- [12]曹顺庆.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13]乌尔里希.韦斯坦因.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M].刘象愚,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6.
- [14]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 [15]曹顺庆.比较文学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9.
- [16]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比较文学,2001(3):1-17.
- [17]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