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v.41;No.180(01) 54-62+7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政策企业家理论及其“中国化”的双重批判——兼说“全过程民主”的逻辑意蕴
Policy Entrepreneur Theory and the Double Critique on Its “Sinicization”——Also about the Logical Implications of “Whole-Process Democracy”

杨天保,高晓涵

摘要(Abstract):

20世纪70年代政策企业家理论在美国诞生后,迅速普及并应用于西方世界。20世纪末,该理论被引入中国,随之开启了一场“中国化”历程。然而,政策企业家理论只是西方深化“资本干政”的新策略,并不具有普适性。实质上,随着现代资本主义政党政治、选举政治和议会政治等屡遭民众质疑,利益集团总会另寻一个更安全隐蔽的“代言人”,因此所谓“政策企业家”这一新的政治参与主体,就是在总统、议员、党派等之外建构生成的“第三种人”。我国公共政策生成的制度环境与西方国家差异明显,根本无法为这种人提供活动空间。盲目将其理论“中国化”,势必损害我国政策制定的公正性,损害有志之士参政意愿甚至危及理论话语体系建构,也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的三个“全过程”——人民参与、民主集中和民本民生背道而驰。

关键词(KeyWords): 公共政策;政策企业家;中国化;资本干政;全过程民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政策企业家理论的西方兴盛及其‘中国化’风险研究”(gxun-chxps202002)

作者(Author): 杨天保,高晓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