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No.100(03) 56-6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从《围城》的比喻解读隐喻的主观性
The Subjectivity of Metaphor——A Case Study of "Fortress Besieged"

程瑾涛;

摘要(Abstract):

文章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探讨隐喻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必然具有主观性。隐喻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关键词(KeyWords): 围城;隐喻;主观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程瑾涛;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