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阶级分析法的逻辑起点及其诠释范式——《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文本学解读The Logical Standing-point and Annotation Patterns of Mao Ze-dong's Class Analytic Methods——the Text Annotation on the"Analysis of Chinese Social Various Classes"
王浩斌;王飞南;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主义的文本视域"、"中国传承文化视域"以及"现实的社会实践视域"之间的视域融合,构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本解读语境中毛泽东阶级分析法的逻辑起点;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文本学解读可以发现,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法中内蕴着一种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诠释范式即实践诠释范式。
关键词(KeyWords): 毛泽东;阶级分析法;逻辑起点;文本学解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研究”(01BSH007)部分成果
作者(Authors): 王浩斌;王飞南;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建国.不同文本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之比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111-114.
- [2]景天魁.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 [3]邢媛媛.十三年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105-106.
- [4][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6]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9]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 [10]俞吾金.马克思的实践释义学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9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