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No.94(01) 56-6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结论产生的过程与原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分析,兼论其过渡性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the Process and Cause of Marx' Conclusion——Text-analysis on the Manuscripts in 1844,and Discussion about Its Transitionity

钱厚诚;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1844年手稿;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过渡性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钱厚诚;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