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中被害人过错相关问题探析——以犯罪互动为视角An Analytical Study on the Related Problems about the Fault of Victims in the Criminal Law——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Interaction
后宏伟;
摘要(Abstract):
在犯罪互动过程中,被害人过错往往是诱发犯罪的主要原因。为此,首先应该厘清被害人过错在刑事法中的表达及其蕴藏的法理,然后通过立法将其由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量刑情节,这样将更有利于预防犯罪,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KeyWords): 被害人过错;犯罪互动;刑事法;量刑情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后宏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龚义年.论被害人过错与刑法宽容[J].法学杂志,2012(2):119-123.
- [2][美]史蒂文·瓦戈.法律与社会[M].梁坤,邢朝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51.
- [3]白建军.关系犯罪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4-245.
- [4][美]鲁思·华莱士,[英]艾莉森·沃尔夫.当代社会学理论:第六版[M].刘少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89-194.
- [5]张宝义.农民工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倾向分析——以天津市为背景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3):61-64.
- [6]齐文远.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442.
- [7]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年刑事专辑——总第47辑[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422-423.
- [8]央视网.擦鞋匠博弈艾滋病患者[EB/OL].[2009-06-12].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44802414546888.
- [9]曲新久.刑法的逻辑与经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69.
- [10]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4,1.
- [11]张恒山.法理要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25-426.
- [12]周伟,万毅.刑事被告人、被害人权益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9.
- [13]赵震江.法律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8.
- [14]康树华,张小虎.犯罪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60.
- [15]白建军.公证底线——刑事司法公正性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5-86.
- [16]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论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