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艺术的情感本性观念与形式意味On the Concept of Emotional Nature and Form Meaning of the Late Ming Art
吴衍发;
摘要(Abstract):
基于一般艺术学的理论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考察晚明绘画、戏曲、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园林等门类艺术的本性观念和感性形态,揭示其共通的情感本性和形式意味。晚明各门类艺术都把情作为艺术的本质,把情提升到本体论高度,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性,致使晚明艺术主体的情感意味更加浓厚,艺术形式的审美意味愈益强化,从而拓展和丰富了中国艺术的情感本体论研究,真正建立起中国艺术的情感本性观念,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
关键词(KeyWords): 晚明;情感本性;形式意味;感性形态;艺术观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晚明书画消费与文人生活”(16BA008)
作者(Authors): 吴衍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明)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135.
- [2]周积寅,陈世宁.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G].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 [3](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屠友祥,校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 [4]胡志毅.神话与仪式:戏剧的原型阐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3.
- [5]付瑾.中国戏剧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113.
- [6](明)王骥德.曲律[G]//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 [7](明)黄龙山.新刊发明琴谱·序[G]//易存国.乐府神韵(文献篇).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67-368.
- [8](明)张琦.吴骚合编小序[M]//白雪斋选订乐府吴骚合编(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63.
- [9](明)张萱.西园闻见录卷五十《礼部》九《乐律前》[M]//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
- [10](明)朱载堉.律吕精义[G]//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丛刊.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 [1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29,455.
- [12](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G]//俞剑华.画论类编.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7:262.
- [13]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137-138.
- [14][英]克莱夫·贝尔.艺术[M].周金环,马仲元,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
- [15]郎绍君.笔墨论稿[J].文艺研究,1999(3):222.
- [16]吴梅.顾曲塵谈中国戏曲概论:第一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 [17]俞为民.曲体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5:3.
- [18](元)周德清.中原音韵[G]//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231.
- [19]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稿[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 [20]吴衍发.中国古代艺术情感本性观念发微[J].齐鲁艺苑,2014,138(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