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孩儿形象考论A Study on the Image of the Red Boy
车瑞;
摘要(Abstract):
《西游记》中红孩儿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儿童形象,是在结合明前的文化原型基础上经过宗教互文、神话互文、文本互文再加工创造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发展中,先后经历了鬼子母、圣婴大王到善财童子的过程;红孩儿使用的三昧真火融合了佛教禅定摄心的教义和道教五行生克的理念,是印度血统中国化、中国形象本土化、本土人物神话化的成功典型。
关键词(KeyWords): 西游记杂剧;红孩儿;鬼子母;善财童子;圣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书坊对戏曲的影响研究”(13CB088)
作者(Authors): 车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 [2]中华大藏经:第五十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3]王邦维.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5.
- [4](宋)无名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年.
- [5]杨景贤.西游记[C]//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 [6]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C].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
- [7]任继愈.宗教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 [8]李林,洪雅萍,译注.佛经精华(下):观无量寿经[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 [9](宋)曾慥.道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 [10](明)吴承恩.李卓吾先生批点西游记[M].李卓吾,批点.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 [12](宋)释志磐.佛祖统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 [13]冯国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的影响[J].法音,2003(8):8-13.
- [14]徐建融.观音宝像[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 [15]上海古籍出版社.续修四库全书128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16]刘长久,胡文和,李永翘.大足石刻内容总录[M].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
- [17]林冠夫.红孩儿、善财童子、齐天大圣庙——读《西游记》札记二[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11-115.
- [18]柳存仁.和风堂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