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判赔“两金”的价值证立The Value Justification of Awarding “Two Compensations” in Criminal Incidental Civil Action
王濬
摘要(Abstract):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否判赔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问题备受争议,而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答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两金”应和民事诉讼的“两金”定性相同,均指向被害人预期收入损失,实为间接物质损害赔偿。根据我国法传统与现代法治、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民事和刑事立法取向的三重价值权衡,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予判赔“两金”。但当前“两金”救济存在实施困境,其他变通救济措施也保护不力,借鉴司法解释新出现的个案衡量倾向权衡确定赔偿数额,建立赔偿激励机制和完善赔偿执行制度将具有相当可行性。
关键词(KeyWords): 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间接物质损害赔偿;价值权衡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王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迪特玛尔·冯·德尔·普佛尔滕.法哲学导论[M].雷磊,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94.
- [2] 奥利斯·阿尔尼奥.作为合理性的理性:论法律证成[M].宋旭光,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223.
- [3] 中国法院网.起草小组解读:《刑事诉讼法解释》理解与适用(上)[EB/OL].(2021-02-04)[2021-06-07].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1/02/id/5796152.shtml.
- [4] 冉艳辉.确定死亡赔偿金标准应以个体的生命价值为基准[J].法学,2009(9):60-72.
- [5]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333-334,289-292,336-339.
- [6] 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黄家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367.
- [7] 梁洪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法学实训式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评论,2021,9(1):98-108.
- [8] 孙季萍.明清侵权行为的民事法律责任问题[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32-39.
- [9] 孙长永.刑事诉讼法学[M].4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180.
- [10] 万毅,何永军.司法中公正和效率之关系辨正:兼评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6):27-33.
- [11] 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M].米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177.
- [12] 乔治·C.托马斯Ⅲ.禁止双重危险:历史沿革与法律规定[M].郭志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38-39.
- [13] 杨良胜,洪学农,方龙彪,等.努力发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价值功能[N].人民法院报,2015-09-10(8).
- [14] 法信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6—2018年普通类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审判白皮书[EB/OL].[2021-07-26].http://www.faxin.cn/lib/lfsf/sfcontent.aspx?gid=H6848&libid=.
- [15] 法信网.关于当前刑事审判需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姜兴长在第五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节录)[EB/OL].[2021-06-07].http://www.faxin.cn/lib/Zyfl/zyflcontent.aspx?gid=A94684&libid=.
- [16] 康玉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12(4):160-164.
-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严瑞军诉颜礼奎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EB/OL].[2021-06-07].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3e680f3a7ae2bde2aacfc0a168841a.html.
- [18] 孙华璞.关于附带民事责任正当性问题的思考[J].法律适用,2017(9):8-17.
- [19] 孙谦.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法学研究,2007(2):53-62.
- [20] 李会彬.传统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关系的理论反思及其重新界定[J].政治与法律,2019(7):38-49.
- [21] 切萨雷·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9.
- [22] 张海梅.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应建立赔偿激励机制[J].理论月刊,2018(11):112-117.
- [23] 邵世星,刘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14.
- [24] 耿翔.刑附民判决执行的阻却及制度改造:以被害人为视角[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30(1):174-179.
- [25] 陈卫东,柴煜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新发展[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5):94-102.
- ① 参见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0)吉02刑初48号。
- ② 参见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0)渝0242刑初242号。
- ③ 关于残疾赔偿金可参见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0)青25刑终2号;关于死亡赔偿金可参见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裁定书,(2019)川09刑终16号。
- ④ 关于残疾赔偿金可参见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19)陕0802刑初1034号;关于死亡赔偿金可参见广东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0)粤13刑初88号。
- ⑤ 关于残疾赔偿金可参见湖南省茶陵县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1)湘0224刑初83号;关于死亡赔偿金可参见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2020)辽刑终291号。
- (1)《刑诉解释》第192条第2款规定:“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器具费等费用;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 (2)值得注意的是,《刑诉解释》第192条第3款将交通肇事类案件列作不判赔“两金”的例外。此类案件中被害人的救济本应由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险承担,若被告人未投保,则被害人将承担“两金”难获赔付的不利后果,因此为了保障受害人平等获得赔偿金,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在致湖北高院答复中明确指出,交通肇事案件中不论被告人是否投保“交强险”均应判赔“两金”。司法解释由此刻意形成了交通肇事案与非交通肇事案在判赔“两金”问题上的差别对待局面,该差别对待是否属合理差别对待也存在颇多争议。
- (3)参见《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细则(试行)》第10条。
- (4)相比原2012年解释的第138条,2021年修正的《刑诉解释》第175条针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调整为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可见制定者对其态度之缓和。
- (5)通常可认为刑事责任以道义为基础旨在维护社会秩序,而民事责任以功利为基础旨在恢复私益,此即刑、民事责任严格分立的基础,但民事责任已逐渐具备制裁功能,刑事责任亦出现预防犯罪倾向,可见二者部分价值基础日趋接近。
- (6)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法释[2016]23号)第2条、第27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21]1号)第536条。
- (7)实务中的具体规定可参见《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罪犯劳动报酬管理规定(试行)》(已废止),沪司狱规[2018]2号。
- (8)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的批复》(已废止),法释[200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