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v.41;No.183(04) 62-70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商业秘密非公知性构成要素的认定困境与解释进路——以我国679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为研究样本
Accreditation Predicament and Interpretation Approaches of Non-public Elements of Trade Secrets——With 679 Judgement Documents of Trade Secret Infringement Cases as Research Samples

董凡,周晓波

摘要(Abstract):

依循审判思路,法院判定当事人所主张商业秘密是否满足非公知性系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逻辑前提。通过研习679例裁判样本,发现法院对非公知性意涵及认定标准存有争议,进而影响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裁判质量和效果。商业秘密非公知性可以解构为“相关公众”“普遍知悉”“容易获得”三项要件,通过对前述要件进行文本解释,厘定非公知性的认定标准。

关键词(KeyWords): 商业秘密;非公知性;要素解构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功能主义视角下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研究”(20YJC82001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共建课题“数字竞争语境下算法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2021GZGJ232);;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基于广东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逻辑与路径选择研究”(2019WQNCX071)

作者(Author): 董凡,周晓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