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非公知性构成要素的认定困境与解释进路——以我国679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为研究样本Accreditation Predicament and Interpretation Approaches of Non-public Elements of Trade Secrets——With 679 Judgement Documents of Trade Secret Infringement Cases as Research Samples
董凡,周晓波
摘要(Abstract):
依循审判思路,法院判定当事人所主张商业秘密是否满足非公知性系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逻辑前提。通过研习679例裁判样本,发现法院对非公知性意涵及认定标准存有争议,进而影响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裁判质量和效果。商业秘密非公知性可以解构为“相关公众”“普遍知悉”“容易获得”三项要件,通过对前述要件进行文本解释,厘定非公知性的认定标准。
关键词(KeyWords): 商业秘密;非公知性;要素解构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功能主义视角下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本原则研究”(20YJC820010);;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共建课题“数字竞争语境下算法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研究”(2021GZGJ232);;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基于广东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实施逻辑与路径选择研究”(2019WQNCX071)
作者(Author): 董凡,周晓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马一德,汪婷.商业秘密许可费赔偿规则研究[J].竞争政策研究,2022(2):13-22.
- [2] 吴汉东.《民法典》知识产权制度的学理阐释与规范适用[J].法律科学,2022(1):18-32.
- [3] 黄武双.商业秘密的理论基础及其属性演变[J].知识产权,2021(5):3-14.
- [4] 李希梁.游走在权利人与侵权人之间:对商业秘密侵权诉讼中“秘密性”证明责任分配的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29-37.
- [5] 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原理(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 [6] 沈世娟,黄佩瑶.商业秘密“秘密性”证明中推定规则的适用:兼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十二条[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12.
- [7] 顾韬.关于侵害技术秘密纠纷案件审理思路及方法的探讨[J].电子知识产权,2015(12):13-21.
- [8] 李辽.商业信息秘密性认定成维权难点[J].法人,2022(5):72-73.
- [9] 李扬.反不正当竞争法基本原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2.
- [10] 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 [11] 关永红.知识产权一般效力论要[J].法学评论,2013(1):94-100.
- [12]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 [13] 齐佩利乌斯.法学方法论[M].金振豹,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 [14]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 [15] 魏德士.法理学[M].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16] 杨仁寿.法学方法论[M].2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 [17] 吴汉东.知识产权总论[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 [18] 崔汪卫.商业秘密立法反思与制度建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 [19] 冯晓青.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 [20] LEMLEY M A.The surpring virtues of treating trade secrets as IP rights[J].Stanford Law Review,2008(3):329-333.
- [21] 冯玉军.新编法经济学:原理·图解·案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 [22] 兰德斯,波斯纳.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M].金海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 [23] UNIKEL R.Briging the “trade secret” gap:protecting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not rising to the level of trade secret[J].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 Law Journal,1998(4):841-890.
- [24] 黄武双.商业秘密保护的合理边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 [25] ROWE E A.Snapshot of trade secret developments[J].William &Mary Law Review Online,2019(1):45-91.
- [26] 戴磊.论商业秘密的秘密性[J].山东审判,2005(1):101-104.
- [27] 丁利瑛.知识产权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 [28] 张超.商业秘密秘密性之认定[D].长春:吉林大学,2015:15.
- (1)有部分知识产权学者认为,商业秘密“入典”后未改变其“法益”属性,尚不能升格为“权利”位阶,其属于“有名”的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亦有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民法典》第123条将知识产权视为抽象性概括权利,不具体指代特定权利客体,著作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在知识产权制度框架内具有内在一致性,应当具有权利属性。
- (1)See Pressed Stell Car Co.v.Standard Stell Car Co.,210 Pa.464,60 A.4(1904).
- (2)参见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996)湘高经二终字第9号民事判决书。
- (3)笔者在“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平台搜集商业秘密侵权纠纷判决书作为本文研究样本,检索步骤如下:第一步,“北大法宝司法案例”;第二步,依次点击案由→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侵害商业秘密纠纷;第三步,点击文书类型“判决书”。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1月1日。
- (4)去除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案件争议焦点不涉及涉案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或者不涉及非公知性是否成立;二是判决书对于非公知性是否成立的说理过于简单,仅停留在概念上的阐述。
- (5)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2款。
- (6)参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浙02民初135号民事判决书。
- (7)参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浙杭知终字第285号民事判决书。
- (8)参见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20)粤13民终1797号民事判决书。
- (9)参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浙杭知终字第285号民事判决书。
- (10)参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武知初字第70号民事判决书。
- (11)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0)海知初字第144号民事判决书。
- (12)考察法院判定涉案信息具备非公知性的416份裁判理由,大致分为五类:一是涉案信息不为公众“容易获得”(113例);二是涉案信息不为公众“普遍知悉”(37列);三是涉案信息不为公众“普遍知悉”或者“容易获得”(8例);四是涉案信息不为公众“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92例);五是笼统地说明涉案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或者具备非公知性(166例)。
- (13)详见《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39条第2款(a)项。
- (14)参见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陕民终451号民事判决书。
- (15)参见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12)津高民三终字第0032号民事判决书。
- (16)参见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2)宁知民终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
- (17)参见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2012)昌民初字第5900号民事判决书。
- (18)参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湖民一初字第52号民事判决书。
- (19)参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沪高民三(知)终字第146号民事判决书。
- (20)参见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2)豫法民三终字第86号民事判决书。
- (21)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三终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
- (22)“人员”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所属行业内的经营者及行业外部从事有关工作的人员。
- (23)See TGC Corp.v.HTM Sports,B.V.,896 F.Supp.751(1995).
- (24)See Sybron Corp.v.Wetzel,385 N.E.2d 1055(1978).
- (25)参见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苏知民终字第0179号民事判决书。
- (26)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知民终1101号民事判决书。
- (27)参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7)京73民终1776号民事判决书。
- (28)参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豫知民终450号民事判决书。
- (29)参见义乌市人民法院(2019)浙0782民初13094号民事判决书。
- (30)参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2019)浙0212民初1717号民事判决书。
- (31)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一中民初字第8442号民事判决书。
- (32)参见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0)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27号民事判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