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性战乱诗抒情的性别化与个人化Gender Features and Personalization of Women's War-Torn Poetr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朱君毅;
摘要(Abstract):
晚清女性战乱诗是在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等战乱背景下产生的,主要是对作者在战乱中的旅行、疾病、饥饿、亲族丧乱的书写,以及愤恨、忧愁、伤痛、迷茫等情感的抒发。相比同时代男性诗人的战乱诗,其书写更加细节化,情感因而更加细腻;在对战事的书写、对亲人的悼亡中,其情感往往显得不可抑制;她们往往在同一首诗中寄寓多重感情,呈现出"复调式"的特点。这种特有的视角,使其在战乱诗中的抒情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化特征和个人化倾向。
关键词(KeyWords): 晚清女性;战乱诗;抒情;性别化;个人化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五四’前后的文话研究”(09XZW002)
作者(Authors): 朱君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李志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8.
- [2]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
- [3]郭延礼.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J].文学遗产,2002(6):68-78.
- [4]梁启超.李鸿章[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94-95.
- [5][加]方秀洁,[美]伊维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2[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1,414,116,112,146,188,495,496,146.
- [6][加]方秀洁,[美]伊维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3[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61,271,299.
- [7][意]史华罗.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34.
- [8][加]方秀洁,[美]魏爱莲.跨越闺门---明清女性作家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75.
- [9][加]方秀洁,[美]伊维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明清妇女著述汇刊5[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99,56,58,299.
- [10]陈少松.清代叙事诗及其理论初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