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心”在秦汉变局中的作用——向张秋升教授请教On the Function of “Popular Suppor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Qin-Han Period——Asking Professor Zhang Qiusheng for Advice
刘巍;
摘要(Abstract):
导致秦汉之际政局变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共同发生了作用,并推动了秦亡汉兴的历史进程,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暴力战争。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作用不应被高估,"民心"的价值更不足为道。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表述只是儒家的价值判断和官方的政治宣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切忌"脸谱化",绝对意义上的"善恶忠奸"并不存在。
关键词(KeyWords): 民心;起义;暴力;儒家;政治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巍;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秋升.民心向背与秦亡汉兴[J].人民论坛,2012(9):78-80.
- [2]秦晖.传统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 [3]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 [4]阎盛国.项羽被“妖魔化”的历史学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86-90.
- [5]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第3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 [6]刘巍.民心何足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的一个解释困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1-84,91.
- [7]陈菁霞.学界热议“秦是否亡于法家”[N].中华读书报,2013-06-26(1).
- [8]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1《明史·姚广孝传》有如下记载:“道衍遂密劝成祖举兵。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