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法主体初论On Subjects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Law
刘亮;
摘要(Abstract):
确定国际能源法的主体,应当从法律关系主体的基本理论出发,并根据国际能源法的调整范围,界定其定义、特征和构成要件。从法学基本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方面进行论证可知,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公司、个人和部分非政府间国际组织都可以构成国际能源法律关系的主体。国际能源法主体的出现,丰富了国际法主体的内涵,促进了国际法的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国际能源法主体;定义;构成要件;影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刘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杨泽伟教授就认为,国际能源法已经作为国际法领域一门新兴而独特的学科出现了,参见文献[1]。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际能源法作为国际法的新分支,应当是指广义上的国际法,即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等学科,而不只是国际公法。关于国际能源法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地位,另有我国学者李威认为,国际能源法是自成一类体系的国际法学科,是在当前国际法不成体系的条件下发展出来的,其范围横跨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等学科,参见文献[2]。
- **国外学者对国际能源法的研究比国内要早,主要有美国学者扎德里斯(Rex J.Zedalis)所著《国际能源法》和英国学者维尔德(Thomas W.Walde)所著《国际能源法:概念、范围和参与者》,此外,英国学者布拉杜克(Adrian.Bradbrook)在《可持续发展能源法》一书中亦有专门章节阐述国际能源法。国内研究国际能源法的主要著作见文献[]。
- ***Walde教授论述了国际能源法的主体问题,但他主要从国际实践的角度而非国际法的角度探讨该问题。杨泽伟教授在国际能源法主体问题上基本采纳了Walde教授的观点,参见文献[1]。
- *关于各国石油资源所有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完全的国家所有权,如前苏联国家、中东地区、亚非国家等;二是以私人所有权为主、州及联邦政府所有权为补充,如美国等。参见文献[8]。
- *《各国经济与权利义务宪章》第29条规定: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以及该海域的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根据1970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第2749(XXV)号决议通过的原则,所有国家都应保证,对该海域的探测和对其资源的开发要专门用于和平目的,并在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利益和需要的情况下,由所有国家公平分享由此所得的利益,应根据一项共同协议的普遍性的国际条约订立一项适用于该海域及其资源的国际制度,包括一个实施该制度的各项规定的适当国际机构。参见联合国网站:http://www.un.org/document/ga/res/40/a40r182.htm,2012年1月23日访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9条第2款规定:缔约双方认识到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将进一步充分发挥能源领域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共同努力促进双方能源合作项目的发展。第10条规定:缔约双方将依据相关国际条约,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在制定和具体实施中亚次大陆可持续发展政策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双方将在环境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沙尘暴防治、生态监控、消除生态灾害及其对环境影响,以及在中哈有关双边协定基础上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河流方面开展合作。参见法律图书馆网站: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96946,2012年1月23日访问。
- *陈安、曾华群和徐冬根等教授都认为公司是国际经济法上最活跃的主体之一,参见文献[16]、[18-19]。
- *关于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主要有四种看法:(1)个人是国际法主体,而且是唯一主体;(2)个人是国际法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3)个人是国际法的部分主体,但不是唯一主体;(4)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参见文献[24]。
- [1]杨泽伟.国际能源法——国际法的新分支[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9(2):42-46.
- [2]李威.论国际能源法在国际法体系中的地位[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47.
- [3]杨泽伟.中国能源安全法律保障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 [4]高宁.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能利用的国际法律控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 [5]肖兴利.国际能源机构能源安全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 [6]杨翠柏.国际能源法与国别能源法[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9.
- [7]THOMAS W.WALDE.International Energy Law:Concepts,Context and Players[EB/OL].[2012-01-10].http://www.Dundee.ac.uk/cepmlp/journal/htm/vol9/vol9-21.html.
- [8]王年平.国际石油合同模式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6.
- [9]孙国华,朱景文.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64.
- [10]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 [11]Agreement on an International energy program,Char-ter III Article7[EB/OL].[2012-01-20].http://www.iea.org/about/.
- [12]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IV Article10(1)[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
- [13]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IV Article10(2)[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
- [14]Regulations of OPEC organization[EB/OL].[2012-01-30].http://www.opec.org/opec_web/en/index.html.
- [15]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M].王铁崖,陈公绰,汤宗腕,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3.
- [16]陈安.国际经济法专论:上篇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
- [17]IGNAZ SEIDL-HOHENVELDEM.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M].2 nd revised edition.Leiden: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92:101.
- [18]曾华群.国际经济法导论[M].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3.
- [19]徐冬根.国际经济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4.
- [20]张磊.跨国公司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4):47.
- [21]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I Article1(7)(a)(ii)[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
- [22]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V Article26[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
- [23]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V Article21(5)(b)(i)[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
- [24]李伯军.对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问题的重新认识[J].河北法学,2004(5):120.
- [25]梁西,王献枢.国际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63.
- [26]The energy charter treaty and related documents,Part I Article1(7)(a)(i)[EB/OL].[2012-01-25].http://www.encharter.org/fileadmin/user_upload/docu-ment/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