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友善观的三重视界及其时代价值Triple Vision of Marxist Concept of Friendship and Its Time Value
范五三;
摘要(Abstract):
马克思友善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生成的,对资产阶级所倡导的"伪善""博爱"和"道德"等观念的批判与超越是实现无产阶级友善观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友善观的生成逻辑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利益需求"为分析理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延展开来的。全面准确解读马克思友善观的历史语境和生成逻辑,以获得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基本理据与实践理性。
关键词(KeyWords): 马克思;友善观;历史语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大学生友善价值观引导研究”(FJ2016C069)
作者(Authors): 范五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4.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0.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7,55,757,56,56,612,275,294,37,34,474,322,52,295,295,103,698,294,571.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08.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36.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57.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31.
-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7.
-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4.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
-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5.
-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8,99,355.
-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7.
- [14]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7:64.
-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102.
- [16]曹刚.团结与友善[J].伦理学研究,2015(1):11-15.
-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7.
-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7,145,275.
-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
- [20]陈新汉.民众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71.
- [21]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3.
- [22]周波,俞思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程[J].科学社会主义,2010(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