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何氏家族诗学与乾隆后期的京城诗学生态Lingshi He Family’s Poetics and Beijing Poetic Community in the Late Qianlong Period
郭庆财
摘要(Abstract):
灵石何氏家族是著名的文化家族,十一世何思钧携家入京城定居并主动融入京城文化圈是家族发展的重要关捩。教育、科举、作诗乃是何氏父子京城交游的重要纽带,且由此递生了师生关系、友朋关系、姻亲关系,进而影响到何氏家族诗学的面貌。首先就试帖诗而言,何氏兄弟参与的京城试律诗会是“以诗求友”的文学活动,促生了大量试帖诗,激发了他们对试帖技巧、艺术的探索,这也成为家族科第蝉联的重要助力。其次就别体诗而言,在乾隆后期京城诗坛流派纷呈的环境中,何道生能兼取唐宋诗风又偏重性灵,且把这种诗学精神传递给了后世族人,何氏族人作诗亦标举“性灵”,这对何氏诗歌中的亲情书写具有深化和提纯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灵石何氏;京城诗学生态;以诗求友;性灵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清代山西文化望族的廉政诗文及当代启示研究”(2022YJ057)
作者(Author): 郭庆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王芑孙,王义胜.渊雅堂集[M].扬州:广陵书社,2017.
- [2] 何道生.何道生集[M].许隽超,王国明,辑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 [3] 法式善.法式善诗文集[M].刘青山,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 [4] 眭骏.王芑孙年谱[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 [5] 张帆.梁章钜《试律丛话》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 [6] 杜家骥.清代的“翰詹大考”[J].历史教学,2018(12):3-13.
- [7] 梁梅.清代试律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139-142.
- [8] 陈水云,陈晓红.梁章钜科举文献二种校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 [9] 纪昀.庚辰集[M]//丛书集成三编:第3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
- [10] 顾廷龙.清代硃卷集成:第6册[M].台北: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 [11] 顾廷龙.清代硃卷集成:第17册[M].台北:台北成文出版社,1992.
- [12] 张维屏.国朝诗人征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 [13] 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14] 震钧.天咫偶闻[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 [15] 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卷四[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 [16] 袁枚.小仓山房尺牍[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 (1)李凯朋,耿步蟾.民国灵石县志:卷九[M].铅印本.1934.
- (2)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三联书店1958年版)中将试律之外的诗称为“别体诗”,此处沿用该说法。
- (1)姚学塽.姚镜堂先生全集:卷一[M].道光十五年刊本.
- (2)何思钧、何元烺父子都曾进入四库馆,而且何思钧曾授翰林院检讨,何元烺授翰林院庶吉士。他们的友朋中,法式善亦为翰林院庶吉士,吴锡麒、梁上国、王苏、李如筠为翰林院编修,以作诗赋文章为职业。
- (3)纪昀.纪文达遗集[M].嘉庆十七年纪树馨刻本.
- (4)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卷二[M].1933年环溪草堂排印本.
- (5)时铭.扫落叶斋诗稿:卷二[M].道光二十六年刻本.
- (6)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卷四[M].嘉庆十九年刻本.
- (7)何耿绳.退学诗斋诗集:卷五[M].同治十二年刻本.
- (8)查世官.南庐诗钞:序[M].道光十九年刻本.
- (9)何耿绳.退学诗斋诗集:卷四[M].同治十二年刻本.
- (10)何耿绳.退学诗斋诗集:卷五[M].同治十二年刻本.
- (11)何耿绳.退学诗斋诗集:卷三[M].同治十二年刻本.
- (12)何熙绩.月波舫遗稿:卷一[M].道光元年刻双藤书屋诗集本附.
- (13)何福堃.午阴清舍诗草:卷九[M].光绪乙巳年兰州官书局印行.
- (14)何福海.退庵诗集:卷二[M].清宣统元年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