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意象性人名The Imagery Character Names in Chinese Classic Novels
孔庆庆;
摘要(Abstract):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存在很多意象性人物名字,小说人物的姓名除了在作品中承担人物形象的符号作用外,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或者指示意义,这些意义一般是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或汉字的意义而生发出来的。这一类型人物多见于白话小说中的世情小说,他们一般充当的多为小说配角。从这些人物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褒贬态度,明显表达出作者对他们的情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独特的叙事特征,是叙述者或作者直接介入作品的一种方式。小说中之所以出现意向性人物名字,汉字的独特性起了很大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戏曲的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意象性;叙事;语言;戏曲;红楼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孔庆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朱一玄.红楼梦人物谱[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28.
- [2]冯其庸,纂校订定.红楼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6-11.
- [3](清)佚名.麟儿报[M].沈阳:春风文意出版社,1983:43.
- [4](清)获岸散人.玉娇梨[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42.
- [5]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史记[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1390-1391.
- [6]谈凤梁.历代文言小说鉴赏辞典[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413.
- [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
- [8](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文灏,点校.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346.
- [9](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1497.
- [10](清)文康.儿女英雄传[M].松颐,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 [11]王季思.中国古典文学精华:4卷[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7.
- [12](北宋)李昉.四库本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M].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年).
- [13]王占福.古代汉语修辞学[M].武占坤,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43.
- [14]孟昭连.谈《金瓶梅》中的人名谐音与成书[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2(1):34-35.
- [15](清)曹去晶.姑妄言[M].抄本,成书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年).
- [16](清)李渔.李渔随笔全集[M].艾舒仁,编.成都:巴蜀书社,2003:44.
- [17]冯其庸,纂校订定.重校《八家批评红楼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