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冲槐;王燕妮;杨春艳;
文化环境对科技型人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甚至是决定性的,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同样要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分析文化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教育、科技、民族心理、传统习俗等四个维度探究了文化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优化文化环境,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对策。
2008年02期 No.9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99 ] - 丁刚;
在我国省域人口总量预测领域,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PDL模型目前尚未得到充分使用。文章以甘肃省为例,运用混合有限PDL模型,通过其与分要素预测法之间的预测效果对比,对其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2008年02期 No.9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0 ] - 徐可;
企业的创新动机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因此创新行为也是双方或多方的博弈结果。通过对创新行为中的两人零和博弈、多人博弈、理想状态博弈、囚徒困境和动态博弈的求解,可以对创新中的合作、创新利益的分配、技术外溢与专利保护等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激励企业创新、完善企业创新外部环境提出建议。
2008年02期 No.99 10-1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谢雅萍;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员工面临着自身职业生涯的国际化。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成为企业和外派员工共同面对的难题,且已危及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外派员工家庭难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企业如何帮助外派员工解决家庭难题,提出了从制度和程序两个层面构建外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组织支持策略,以期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员工职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和谐共融。
2008年02期 No.99 13-1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9 ] - 尹宗成;丁日佳;
建立了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我国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灰关联分析法对评价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性,而且找出影响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2008年02期 No.9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21 ] - 杜彪;
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农村经济发展资金大多依赖非正规金融的客观现实,文章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非正规金融与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和非正式制度可以相互融合。所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非正式制度与传统,妥善处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正式金融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人为秩序与自发秩序之间平衡发展。
2008年02期 No.99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74 ] - 刘艳;李树民;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供过于求的问题,还有结构性问题及岗位的供给相对不足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矛盾,首先必须解决劳动力技能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之间的矛盾。
2008年02期 No.99 27-2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18 ]
- 苗贵山;甄永亮;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得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与人权的结论,通过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与人权之间关系的分析,强调只有消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才能扬弃资产阶级人权的内在缺陷,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08年02期 No.99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邵鹏;
由全球化所引发的全球性人类困境问题使传统民族国家政府行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全球性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由此兴起。西方理论界在多个维度上探讨关于全球治理问题,涉及到民族国家主权、公民社会、世界主义民主模式、文明与文化等诸多方面。同时,各国政府、联合国等国际机构、跨国公司以及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等也纷纷转变传统的行为模式,为全球治理的实践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2008年02期 No.99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33 ] - 曾炜;
在阐述冲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WTO法与国际人权法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大多数情况下,善意地解释和实施WTO规定,并考虑相关的国际人权法以及例外规定的援引,将足以协调WTO法和国际人权法之间的冲突。在国际人权法和WTO协定之间冲突难以避免的罕见情况下,专家组应裁定国际人权法对WTO法没有直接的效力,因为专家组不能做出任何可能增加或减损"适用协定"的裁决,而应该由国家来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一国采取违反国际人权法的措施,尽管不能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得到制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国将免除在其他法律制度下的责任;而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获取的利益有可能在另一个法庭中被关于国家责任的规则平衡。
2008年02期 No.99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