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柳钦;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2008年03期 No.100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7 ] - 牛冲槐;赵彩艳;樊艳萍;
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产生与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研究科技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科技环境的对策,旨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的综合经济性效应。
2008年03期 No.10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72 ] - 杨爽;范秀荣;
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村人力资本培育刻不容缓。文章在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模式和培育效果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人力资本培育,以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成功转移的目标。
2008年03期 No.100 10-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严海宁;朱劲松;
文章首先利用多个指标估算了在我国工业的37个行业的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水平,然后依据市场竞争程度把这些行业归为三类,从而分析竞争程度对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度竞争最有利于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结论。
2008年03期 No.100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66 ] - 郝记秀;黄浩丰;关宏志;严海;王元庆;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而公共交通的定价和财政补贴问题一直是公共交通发展的难点。文章通过分析公共交通票价与居民收入水平、企业经营成本和政府财政补贴等的关系,剖析居民乘坐公共交通的弹性特性,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企业化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效用函数研究了政府价格补贴对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和企业制定公交票价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政府价格补贴的优缺点,提出分类财政补贴和建立票价补贴联动机制的建议,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08年03期 No.10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123 ] - 王凯;庞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新因素。文章运用1999~2007年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FDI、货币供应量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FDI、货币供应量都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FDI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进而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2008年03期 No.100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26 ] - 陈心宇;
产业成长贯穿着自组织思想和机制,许多人在研究中都描述了这种成长的内在规律性和机制。科学与哲学中的自组织理念阐述了这种演化的动力,产业成长是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存在的延续过程,其动力存在的微观基础——企业、产品或市场、技术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008年03期 No.10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159 ]
- 杜耀文;韦蔚笑;
清末明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寻求真理,在译介西方社会科学的同时,开始零星翻译和介绍社会主义理论,而真正系统地大量地译介和传播社会主义理论的是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将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翻译工作者对再译社会主义理论应进行认真的思考。
2008年03期 No.100 44-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石卫东;郭永刚;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2008年03期 No.100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张梦井;
英语否定句覆盖面很广,所以翻译英语否定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英语所有否定句中,带有情态动词的否定句(即情态性否定句),由于受情态动词的语义限定,一般比较容易翻译;而翻译不带情态动词的否定句却比较困难,这里涉及到许多因素。文章重点研究英语非情态性一般否定句的五种类型,并指出它们的顺译和倒译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2008年03期 No.100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 - 程瑾涛;
文章以《围城》中的隐喻为例探讨隐喻的主观性。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必然具有主观性。隐喻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
2008年03期 No.100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2 ] - 刘天贤;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新的研究方向,是促进语言研究的新途径。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各种语言在构词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英、俄、汉三种语言在构词上存在共性和差异。构词法有加缀、重叠、变异、减缀等四种。
2008年03期 No.10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9 ] - 李言实;杨洁;
文章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根据,主要讨论了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指出语气隐喻分析可以用来帮助确定会话双方的人际关系及亲疏程度,最后用例子证明这是切实可行的。
2008年03期 No.100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7 ] - 曹瑛;
省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英、汉语名词性省略衔接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名词词组的修饰成分提升为中心词的现象在两种语言中既有一致性,又存在迥然的差异。英语省略需要充分考虑语法,而汉语省略关注的则是语义。
2008年03期 No.100 68-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