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19404

政治与法律研究

  • 回归宪法本位:监察体制改革对检察工作的影响与应对

    何盼盼;

    监察体制改革将会给检察机关带来职权范围的变化、内设机构的调整、人员的转隶,以及法律监督属性的强化等影响,但改革中反贪、反渎和职务犯罪预防等职权的剥离也会为检察机关的转型提供良好机遇,通过强化其法律监督职能,检察机关可重新回归宪法对其法律监督机关的角色定位。对此,检察机关应当积极地应对自身角色转变,破除以往"侦查权至上"的既定思维,通过提高监督实效、拓展监督渠道等方式,做好法律监督的本业。

    2018年02期 v.36;No.15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第三方监管的引入与网络治理的法治转型——从威权管制到公私合作

    钟原;

    政府作为网络治理的单一主体面临着双重困境,即横向上执法资源数量不足,纵向上专业技术水平滞后。因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先进等优点的第三方监管被引入到网络治理中。在法经济学成本——收益范式的分析下,第三方监管一方面能够降低政府、被规制者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各方利益需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匹配性、独立性和可追责性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制度构建中应针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完善,完成网络治理由政府威权管制到公私合作的法治转型。

    2018年02期 v.36;No.151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近三十年清代“采生折割人”律研究综述

    常冰霞;

    长期以来,学界对"采生折割人"律缺乏体系化的专题研究,多是在相关著述中略作提及或借其探究其他论题。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以及学科间对话的加强,学界尝试从医疗史、社会学、法律史等角度,重新解读杀人采生、律文衍变、采生谣言的传播及其与晚清教案的关系等问题。然而学界对"采生折割人"律的研究依然略显薄弱,采生折割的源流、由令到律的变迁、法律适用及社会各阶层对采生的构建等问题尚需做深入研究。

    2018年02期 v.36;No.151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然法”与“道法自然”之概念比较分析

    周文康;张志朋;叶晓丹;

    1904年,梁启超在其所著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中认为儒家的法理学理论是自然法,该结论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此以后,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中存在自然法的观点便开始盛行。在中国法学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该问题求同证异的著述虽层出不穷,但是却忽略了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研究;而明确相关的概念内涵,尤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即"自然法"和"道法自然",恰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

    2018年02期 v.36;No.15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直播

    金辉;方爱东;

    近年来,网络直播的兴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新场域。当下网络直播存在着对泛娱乐化内容的追求,异化消费价值观的标榜,以及法治观念欠缺等诸多问题,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直播发展的有效引导,要在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前提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尺,对直播内容进行筛选,来提升媒介素养,同时对外要加强对网络直播的法制规约,践行法治理念。

    2018年02期 v.36;No.151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编委风采

  • 李俊奎 教授

    <正>李俊奎,男,1962年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1984年于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化工机械及设备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于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毕业,

    2018年02期 v.36;No.15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三晋(河东)文化研究

  • 隋唐河东文学钩沉

    王青峰;

    隋唐河东的文学名人大都是所属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中题材内容的地域化特色与艺术表达上时代化共性相统一,保存至今的历代文学创作大多是登临览胜之作。这就注定了其类型化的审美内容、表现题材及情感特征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文学,特别是初唐时期的诗体建设,从而使河东文学无逊于隋唐其他的区域文学而屹然别立一尊。

    2018年02期 v.36;No.151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研究

  • 产业共生网络脆弱性研究述评与展望

    张其春;

    产业共生已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战略工具,产业共生网络是产业共生的基本运作形式,脆弱性是产业共生网络的内在属性。从产业共生网络脆弱性的内涵、评价、影响因素和调控治理四个维度对该主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指出未来可以从拓展研究对象、创新研究范式、深化研究内容和改进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深化该领域研究。

    2018年02期 v.36;No.151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官员晋升压力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中国城市数据的证据

    张小倩;李勇刚;

    利用1999—2014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市级官员晋升的微观数据与城市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晋升压力引发地方官员偏向性的产业选择和公共财政支出偏好,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官员晋升压力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发展,但对第三产业则产生抑制作用;官员晋升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内部的转型升级;政治会议周期强化了官员晋升压力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2018年02期 v.36;No.151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谭新红;崔惠民;

    文章在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变量法及Blanden分解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城乡差异和教育在代际收入流动中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城镇相比于农村代际收入弹性更高;无论是在城镇的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中,还是在农村的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中,教育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子代受教育年限要明显低于城镇地区的子代受教育年限。最后,文章提出了要扩大教育支出尤其注意向农村地区倾斜更多教育资源的建议。

    2018年02期 v.36;No.151 53-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历史研究

  •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论析

    苏培君;宛小平;

    立足于儒家人格理论立场审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可知每种境界中的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与儒家人格理论中的"人格"相匹配。文章通过对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人格特征及价值取向的剖析,以阐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儒家人格理论的关联性及其对儒家人格理论的丰富与扩充,并以此为据,指出人生境界提升的实质既是对自私之"我"摒弃和超越的过程,也是对主宰之"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018年02期 v.36;No.151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STS视域下水力机械兴起的原因探析

    丁宏;李龙;

    汉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人力和畜力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正常需要,人们开始使用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为社会生产提供帮助。两汉之际,水轮发明之后被迅速应用于水碓和水排等水力机械的使用上,这些水力机械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冶铁业和水利工程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开启了我国大规模使用自然能源的先河。文章以《汉书》《考工记》等文献为基础,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对水力机械兴起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进行探讨。

    2018年02期 v.36;No.151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论“妙悟”视域下《沧浪诗话》的运思逻辑

    朱松苗;

    基于妙悟自身的内在结构,严羽将他对诗的理解聚集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其运思逻辑。首先,妙悟既意味着对妙之悟——对事情最精要、精微之处的觉解和明了,也意味着此悟之妙——既不依靠概念和逻辑,也不依靠学识和理性;其次,禅宗妙悟人的本心,严羽则妙悟诗的本质——吟咏情性,这是对诗歌音乐性和抒情性的回归和彰显;再次,妙悟不仅需要悟,在悟前还需识、学和酝酿的过程,在悟后体现艺术;最后,《沧浪诗话》强调了诗的有机整体观。

    2018年02期 v.36;No.151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三晋(河东)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哲学与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等。本刊坚持"开放、创新"的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立足本校而向社会征稿,优稿优酬;树立刊物的知识创新形象,以刊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追求,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和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

    2018年02期 v.36;No.151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