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桂馨;
马克思高度关注科技发展问题,认为科技与人类自由紧密关联,科技赋予人类更深、更广了解自然世界的实践能力,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提供现实根基。工业革命以来,工商业渴望扩大生产的现实需要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大发展,但资本科技创新的主观动因导致科技的实践形态缺失人文关怀,阻碍社会的整体进步,形成了马克思科技思想的三重意蕴。马克思深刻的科技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厘清科技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路径与实践方法论启示。
2018年03期 v.36;No.152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6 ] - 潘建瑞;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及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提出的具有中国智慧的新理念,彰显了新的国际观、新的发展观、新的价值观、新的共享观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其核心在于实现合作共赢。深入理解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和合作,推进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创造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2018年03期 v.36;No.152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33 ] - 徐勇;郜清攀;
实践证明,多元参与主体之间广泛的政治接触是协商民主渐进式发展的逻辑起点。通过政治接触,能够有效地纠正多元协商主体之间的认知偏差,建立交往关系,形成妥协意愿;同时,也能进一步改善国家形象,管控政社分歧,软化权力运行。基于此,协商民主渐进发展要明确多元主体间有序接触的基本原则,完善接触的制度机制建设,逐步构建起覆盖各层次均衡发展的接触体系。
2018年03期 v.36;No.152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刘家喜;商光美;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训家风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风的建设。在研究中国传统家训家风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良好家训家风对预防和抵制腐败、培养正确"三观"、保证家庭幸福等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晰了家训家风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治家的内在关系,由此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家训文化、廉洁治家并积极发挥家属作用、深入推进家训家风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发展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2018年03期 v.36;No.152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0 ] - 付加佳;
马克思视农民阶级为无产阶级政权的阶级基础,而有关农民问题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基于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来探究"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深刻探寻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又要正确认识实现"乡村振兴"所要面对的现实困难。文章认为在奋力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以小农思想的转变为先导,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乡村发展条件、提升乡村经济水平,更要始终保持我党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的战略指导地位。
2018年03期 v.36;No.152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67 ] - 席怡;
商标作为具有标识性的符号,只有被实际使用于商业活动中才会产生其价值,才值得被保护。商标法保护的本质并不是注册商标本身,而是商标具有的识别功能。商标性使用是商标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在处理商标侵权纠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立法的缺失,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作用尚未受到充分重视,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探讨商标性使用在商标侵权判定中的作用与判断方式,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8年03期 v.36;No.152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16 ]
- 李颖;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在国统区遭到强力压制,但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话语权并未因此而丧失。实际上,如果认真考察思想者的思想资源和思维方法,就会发现在国统区,由自由知识分子创办的舆论空间中,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理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以及其他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理路并不鲜见。鉴于此,不停留于显性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可和宣传的考察,而进一步关注隐性的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和思维方法的应用态势,将为更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人的精神接触史提供新的视角,开辟新的场域。与此同时,研究这一传播态势,对夯实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公共舆论空间中的话语权也不乏启示意义。
2018年03期 v.36;No.152 50-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4 ] - 李伟明;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予日本的决定对传统中国造成巨大影响,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有着重大作用;它唤醒了潜伏在古老中国记忆中的王朝意识与华夷意识,使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完成统一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共识、强化认同的符号与旗帜;而来自于西方的国家政治制度与国际关系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思想资源;此后展开的抗日反割台斗争,反映出传统王朝意识与华夷意识出现的新变化。
2018年03期 v.36;No.152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赵立坤;李化敏;
与笛卡尔哲学不同,维柯探究一种系统性的人类社会历史及其演化,企图建立"关乎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哲学;他以"诗性智慧"论证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将"诗性智慧"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初的智慧,是记忆、感情、心智与精神的凝结;透过"诗性智慧"把握历史与文化的内在本质,对人们认识历史具有启发意义。
2018年03期 v.36;No.152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 ] - 郭中华;
金元时期的全真教承袭传统的道教文化基因,劝化世人弃恶行善,同时吸纳儒、佛的思想文化之精髓为道所用,形成了高度融合的社会伦理思想体系,包括修仁蕴德的仁义思想、遵法重孝的忠孝观念、弃恶扬善的向善理念等。这些社会伦理思想独具特色,在全真诗词中均有所体现,全真诗词也因此成为全真教文学思想内涵丰富多彩的标识之一。
2018年03期 v.36;No.15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