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晶晶;杨世伟;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论述了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以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国际话语权为价值诉求。文章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为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2020年06期 v.38;No.167 10-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 ] - 张赛玉;范五三;
中国农村40多年的贫困治理历程呈现出清晰的实践逻辑:贫困治理目标从消除绝对贫困逐渐向攻克相对贫困转化,贫困治理机制从整村瞄准向瞄准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演化,贫困治理主体从以政府为主导到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反贫困,贫困治理内容从以物质帮扶为主到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贫困治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根本遵循,是回应农村贫困新动态进行的贫困治理战略调整与升级,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体现。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将呈现明显的逻辑走向,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成为持续推进贫困治理理论与实践现代化的基本依据。
2020年06期 v.38;No.16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 ] - 金辉;付加佳;
伴随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将互联网大数据运用技术融入各行业的趋势日渐风行,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办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抓住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来开拓价值观教育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分析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挑战,在遵循网络信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形来挖掘其实操价值,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思维。
2020年06期 v.38;No.16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张子越;
实现爱国主义融入法治,发挥法治对爱国主义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理论维度看,法治能够彰显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契合爱国主义的基本属性、实现时代要求、深化本质要义、支撑立场视野;从生成维度看,法治能够保障爱国主义的生成机理,是爱国主义生成要素的"增幅器"、生成基点的"黏合剂"、生成过程的"保护伞";从实践维度看,法治既能够保障爱国主义的规范表达、引导激励爱国主义表达,又能够为爱国主义表达营造需要的法治环境。
2020年06期 v.38;No.167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吴强;
继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公开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命题之后,主管农口的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于同一时期在多个不同场合就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做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包含农村各个时期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国家与合作社之间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合作社内部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等。邓子恢的初衷在于从理论层面为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破解之道,从而为更好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政策建议,使其能够既快又稳达成预期。邓子恢1957年有关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考既反映了他的真知灼见,又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引申和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脱贫攻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2020年06期 v.38;No.167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