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73719

法学研究

  • 外行何以评价内行?——专家意见证据的评价原理

    周晗隽;

    专家意见证据的重要性日渐显著,但因其兼具"意见性"与"专门性"的特点,导致法官很难做出评价。从美国专家意见证据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事实证言与意见证言的区分是相对的,常识与专门知识之间也没有不可通约的壁垒。借助"三段论结构",法官得以在对推论基础的追问中消解"意见性";通过"可靠性指征",法官能够用间接评价的方式应对"专门性"。这对完善我国专家意见证据的评价制度不无启示意义。

    2020年06期 v.38;No.167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 ]

政治学研究

  •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的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尹晶晶;杨世伟;

    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青年观和传承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论述了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意蕴,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以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国际话语权为价值诉求。文章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为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责任观的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2020年06期 v.38;No.167 10-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1 ]
  • 改革开放以来贫困治理与时俱进的逻辑进路

    张赛玉;范五三;

    中国农村40多年的贫困治理历程呈现出清晰的实践逻辑:贫困治理目标从消除绝对贫困逐渐向攻克相对贫困转化,贫困治理机制从整村瞄准向瞄准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演化,贫困治理主体从以政府为主导到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反贫困,贫困治理内容从以物质帮扶为主到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贫困治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的根本遵循,是回应农村贫困新动态进行的贫困治理战略调整与升级,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体现。2020年后,中国的贫困治理将呈现明显的逻辑走向,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成为持续推进贫困治理理论与实践现代化的基本依据。

    2020年06期 v.38;No.167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 ]
  • 大数据驱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

    金辉;付加佳;

    伴随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将互联网大数据运用技术融入各行业的趋势日渐风行,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要办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抓住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来开拓价值观教育新局面。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分析大数据所带来的技术挑战,在遵循网络信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高校教育的实际情形来挖掘其实操价值,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开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思维。

    2020年06期 v.38;No.16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 ]
  • 爱国主义融入法治的三个维度:理论、生成与实践

    张子越;

    实现爱国主义融入法治,发挥法治对爱国主义的规范与保障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从理论维度看,法治能够彰显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契合爱国主义的基本属性、实现时代要求、深化本质要义、支撑立场视野;从生成维度看,法治能够保障爱国主义的生成机理,是爱国主义生成要素的"增幅器"、生成基点的"黏合剂"、生成过程的"保护伞";从实践维度看,法治既能够保障爱国主义的规范表达、引导激励爱国主义表达,又能够为爱国主义表达营造需要的法治环境。

    2020年06期 v.38;No.167 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邓子恢有关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考

    吴强;

    继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公开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这一命题之后,主管农口的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于同一时期在多个不同场合就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做了全面而详细的阐述。这些内容包含农村各个时期主要矛盾及其变化、国家与合作社之间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合作社内部矛盾及其解决办法、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矛盾及其解决办法等。邓子恢的初衷在于从理论层面为当时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求破解之道,从而为更好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政策建议,使其能够既快又稳达成预期。邓子恢1957年有关农村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思考既反映了他的真知灼见,又是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矛盾学说的引申和发展,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下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脱贫攻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学术意义。

    2020年06期 v.38;No.167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行动的客观限定与主观方面——兼论社会科学的研究限度

    门豪;

    文章旨在表明以实证主义为取向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保持着巨大的方法论分野,这是由社会行动之客观限定与主观方面共同造成的结果。社会行动的不稳定决定了,既不能够将其高度形式化,即把行动简单化约为结构的微观产物,也不能把行动完全等同于主观的内心投射,即把它视为个体自由意志的直接外化。制度文化作为客观限定,很难以还原论的角度落到行动者选择层面,而主观方面的意识流与情感释放,同样经受了理性的心理过滤,故亦不能够将主观意义化约为行动本身。这意味着不仅宏观的结构形式之于行动是不完全的,而且个体主观意义之于行动的发生亦是如此。行动及其主观意义在操作化上面临双重困难。对社会行动研究来说,从行动者出发的意义及其主观诠释是不完全的,并且在社会学的解释学层面,研究本身即为一种建构,它之于驱动行动对象的丰富意义产生了某种偏离。在行动研究的客观方面,简化论虽保证了其形式科学性,但理性主义的叙事特征及研究方法只能将现实高度裁剪。在行动研究的主观方面,主体间性构成了主观移情的最大障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的限度所在,这样才存在突破的可能性。

    2020年06期 v.38;No.167 4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三晋(河东)文化研究

  • 20世纪前期晋商私家藏书流散研究——以晋中商人为中心的考察

    卢厚杰;

    文章在田野调查和民间文献基础上,以山西祁县、榆次、太谷等地的晋商藏书家为研究对象,较为全面、系统地对20世纪前期晋商私家藏书流散过程、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并尝试运用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重点揭示晋商私家藏书在近现代山西图书馆和新式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影响。研究认为,20世纪前期的晋商私家藏书流散缔造了古籍文献、私人藏家与新式文教机构三者共赢的局面。

    2020年06期 v.38;No.167 52-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2 ]

历史学研究

  • “修齐治平”家国叙事的重构逻辑:基于《颜氏家训》的解读

    辛昌泽;夏当英;

    封建家族建构的主要实践路径是"修齐治平",而颜之推的家族建构则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儒学的家国叙事逻辑。他通过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亲缘制度以保障家庭稳定;其入仕目的倾向世俗化、忠君观念趋于谨慎务实,进而巩固家族地位,实现扬名显亲的世俗目标。魏晋士族的社会心态呈现出一种"家"重于"国"的家国倒置现象,士族的家国观念与价值依托开始重塑。其原因在于伴随着忠孝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家族绵延和自我认同中发掘了新的人生价值。

    2020年06期 v.38;No.167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 ]

哲学研究

  • 黑格尔恶的观念论析

    宋清华;姚伟丽;

    黑格尔认为,有限者就是恶,它使有限性与无限性、普遍性相对立,并使人沉湎于自己的自然本性,导致认识的恶和伪善的恶,促使自我的分裂或疏离;但在自我分裂或疏离中,存在着和解的要求,这是精神发展的必然要求。善与恶是相互依存的,恶也是达到善或普遍精神的一个必要环节,也必将被克服。黑格尔恶的观念虽然深刻,但也引起诸多困惑和烦扰,我们仍需对恶进行认真思考和保持高度的警惕。

    2020年06期 v.38;No.167 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严复改造中国传统人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探究

    周至杰;

    严复在系统性内化了西方人学思想的基础上,用中西学相互融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中国传统人学思想的系统性改造,形成了其独特的人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严复将中国传统人学思想中的民本思想、人伦思想和西方现代人学中"人"的观念相结合,形成了"具体的人"的观念;用西方现代人学的开放性批判改造了中国传统人学的束缚性,形成了"发展的人"的观念,从而构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人学思想。

    2020年06期 v.38;No.167 72-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心理学研究

  • 大学生精神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赵志辉;

    采用自编的中国大学生精神性指数量表对700名在校大学生的精神性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考察精神性指数量表在大学生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特点,对人口统计变量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当代大学生精神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性健康提供合理依据。

    2020年06期 v.38;No.167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 ]

编辑学研究

  • 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普通期刊审稿质量控制及其后效应

    王晶冰;

    一流期刊建设形势下,普通学术期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必然路径是发现自身问题,进行供给侧改革。普通期刊普遍存在着审稿质量不够高、审稿效率偏低的问题。要做好审稿质量控制,须坚持专业性、时效性、稳定性、公正性、引导性、服务性六大原则;以国内外一流期刊为镜鉴,在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做实做细做到位,如明晰审稿内容,精准选择审者,完善审稿细节等。审稿质量把控得当,必将产生一连串的后效应:期刊质量稳步提升,稿源质量逐步优化,期刊凝聚力、影响力持续增强,进而为期刊的良性发展和品牌期刊建设夯实基础。

    2020年06期 v.38;No.167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 ]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8卷总目次

    <正>~~

    2020年06期 v.38;No.16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稿约

    <正>《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三晋(河东)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哲学与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等。本刊坚持"开放、创新"的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征稿,优稿优酬;树立刊物的知识创新形象,以刊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追求,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和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2020年06期 v.38;No.16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