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73717

政治学研究

  • 论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性

    左雪松;何华珍;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希冀。新时代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高度提出中国梦与世界梦,以全球思维阐释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美好与相通。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是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夙愿。世界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求,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的愿景。世界梦是中国梦与各国梦的相连之梦、共同之梦与蕴含之梦,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梦与世界梦共存共荣、同向同行。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通集中体现在背景相通、本质相通、目标相通与特征相通。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实现这两大梦想需要从道路指引、精神支撑与力量凝聚的“三位一体”来探寻其实现的基本路径。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都需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都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发扬国际主义精神,都需要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2023年04期 v.41;No.183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人民就是江山:现实基础、实践路径与价值探赜

    杨凡;汪淼;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人民就是江山”的重大判断。从现实基础来看,“人民就是江山”的提出是人心所向的战略目的论、群众路线的战略动力论和人民评判的战略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从实践路径来看,“人民就是江山”的践行需要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及辩证思维的协同联动中统筹推进;从价值探赜来看,“人民就是江山”的践行有利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筑牢党的执政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接续期,进行这一重大判断的现实基础、实践路径及价值探赜的综合阐发,对开启新征程、奋进新阶段意义重大。

    2023年04期 v.41;No.183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问题探析

    贾磊;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共同价值诉求,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有利于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对话交流,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实现国际话语权平等,为解决全球治理问题及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面临着跨文化跨语言的沟通障碍、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阻力、国际传播理念和体系落后等多重现实挑战。新时代,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中要树立全球视野,不断创新国际传播理念,加强对外汉语传播,推动高端智库建设,扩大视听资讯输出,在国际传播中充分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

    2023年04期 v.41;No.183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 ]
  • 代理风险与权力配置——中国古代防范官员滥用职权的关系学原理

    吕福龙;

    由于圈子关系是官员滥用职权的前置条件,因此如何防范因关系的嵌入导致的代理风险,成为了古代政府组织防范官员滥用职权更为深层的难题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初政府尝试以巧妙的权力配置来限制嵌入性代理风险的激化。具体而言,朱元璋加强了集权与专制的程度,分化了中层官员及地方大员的权力,悬隔了县级官员与民间社会的关联,使得高层官僚圈子、中层官僚圈子与基层官僚圈子都得到了削弱,从而有效限制了嵌入性代理风险的激化。文章为分析我国传统政治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解释,同时也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2023年04期 v.41;No.183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法学研究

  • 金融诈骗罪保护法益的性质界定与构造判断

    秦长森;

    金融诈骗罪保护法益的传统认知存在缺陷,不利于司法实践合理划定该类罪名的归责范围。对此,可在知识论上适当借鉴日本经济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论上从法益性质与法益结构方面对金融诈骗罪的保护法益展开功能性研究。据此可以发现,日本经济刑法中的多元法益论实际就是我国传统刑法中的“复合客体说”;我国金融诈骗罪的保护法益不是财产法益,而是集体法益中的“制度依存型法益”;金融诈骗罪保护集体法益的正当性在于其法益的“秩序—财产”型位阶结构;将“秩序法益”置于第一位阶可在一定程度上划分该罪与其他不法行为的界限,将“财产法益”置于第二位阶能够反向识别秩序法益的判断是否正当。

    2023年04期 v.41;No.183 3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刑事审判违限责任的历史考察与再构建

    班艺源;李麒;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案件超期现象,但是当今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却缺乏对超期案件的关注。超期案件的产生基于复杂的中国实践,流水线式案件移送流程、独特被害人反应机制、辩审冲突、法院内部讨论决定机制,以及错案给法官带来的司法判决压力均成为超期案件产生的诱因。除显性超期外,延期审理、中止诉讼、诉讼程序转化等程序滥用也会带来案件的隐性超期问题。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古代法律对案件超期后法官违限责任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其成因,从严格法官违限责任、重大案件整体违限责任、多元化追责主体违限责任分担机制三个方面对当今中国法官案件超期责任进行再构建。

    2023年04期 v.41;No.183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民法典》视域中不动产买受人的合理注意义务——以“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9条适用为视角

    李欢欢;

    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实现抵押权人与商品房消费者的利益平衡至关重要。在适用“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9条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商品房消费者应尽合理注意义务。通知义务是合理注意义务的重要内容。只有商品房消费者履行了合理注意义务时,才能排除抵押权人的强制执行;反之,则不能简单地排除抵押权人的强制执行。当然,作为补救措施,商品房消费者可以代为清偿债务而消除所购商品房的抵押权负担。

    2023年04期 v.41;No.183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5 ]
  • 商业秘密非公知性构成要素的认定困境与解释进路——以我国679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为研究样本

    董凡;周晓波;

    依循审判思路,法院判定当事人所主张商业秘密是否满足非公知性系审理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逻辑前提。通过研习679例裁判样本,发现法院对非公知性意涵及认定标准存有争议,进而影响我国商业秘密侵权案件的裁判质量和效果。商业秘密非公知性可以解构为“相关公众”“普遍知悉”“容易获得”三项要件,通过对前述要件进行文本解释,厘定非公知性的认定标准。

    2023年04期 v.41;No.183 6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 论检察机关不起诉制度的社会效果及其实现路径——以全国人民检察院2151份不起诉决定书为样本

    程光;岳文皓;

    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之统一论的影响,社会效果已经成为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时的常态化考量因素,该因素的介入具有助益检察机关处理疑难法律问题和应对特殊社会矛盾的实践价值。不起诉制度的社会效果是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行使不起诉权的方式终结案件后,社会公众等非案件办理人员对不起诉决定是否适当作出的一种主观评价。通过观察全国人民检察院2151份不起诉决定书发现,社会效果在不起诉案件中的运行略显失范,表现为实践表达笼统化和判断标准模糊化这两种形态,滋生了同类案件审查起诉处理结果分歧化的不正常现象。这肇因于检察人员在追求不起诉案件社会效果时对法律方法的忽视。检察人员应当跳出统一论的形式藩篱而回归法律方法,运用法律思维逻辑、法律解释方法和法律修辞模式办理不起诉案件。

    2023年04期 v.41;No.183 71-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智慧司法生态设计下司法责任伦理的检视与重塑

    曹重阳;叶晓川;

    智慧司法生态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减轻法官群体的非诉讼任务,但同时在法官责任终身制的背景下,智慧司法制度极易成为该群体“去责任化”的“避风港”。智慧司法平台的应用,使得司法决策者的决策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司法责任的认定程序及结果也随之发生改变。从“卢米斯案”来看,针对数字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多是关注算法风险及程序正义等问题,忽略了数字技术对现有司法责任伦理的冲击。司法活动的数字技术应用将导致司法责任规避的法理复杂化和多元化,极易在司法系统内形成“数字避风港”的倾向。因此,在拥抱数字技术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其对司法责任伦理的冲击,构建起数字时代的司法责任体系才是完善智慧司法生态制度的应有之义。

    2023年04期 v.41;No.183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管理学研究

  • 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基于金融错配的机制分析

    吴成颂;杨帆;

    企业过度负债制约着企业活力的发挥与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数字金融为缓解该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作用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抑制企业过度负债,且该效应是通过缓解金融资源的错配程度来实现的;在东部地区和国有企业中,数字金融对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此外,适当加大金融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强化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过度负债的抑制作用。

    2023年04期 v.41;No.183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哲学研究

  • 文本阅读方法的转变:跳出繁琐经学——不必神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王德瑞;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著作之中比较受人关注的一部。在对这部手稿的众多解读阐释当中有不少不恰当的评价,主要是将这部手稿的价值夸大了。通过对手稿几大板块的行文梳理,不难发现这部未成的手稿呈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即一方面有受前人影响的遗迹,另一方面马克思特有的思维方式已经初步形成。阅读这部手稿的重点不在于对马克思的既定结论或者某些语句进行有意无意的发挥,而在于深入探究马克思的思维方式和论证逻辑。

    2023年04期 v.41;No.183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三晋(河东)文化研究

  • 灵石何氏家族诗学与乾隆后期的京城诗学生态

    郭庆财;

    灵石何氏家族是著名的文化家族,十一世何思钧携家入京城定居并主动融入京城文化圈是家族发展的重要关捩。教育、科举、作诗乃是何氏父子京城交游的重要纽带,且由此递生了师生关系、友朋关系、姻亲关系,进而影响到何氏家族诗学的面貌。首先就试帖诗而言,何氏兄弟参与的京城试律诗会是“以诗求友”的文学活动,促生了大量试帖诗,激发了他们对试帖技巧、艺术的探索,这也成为家族科第蝉联的重要助力。其次就别体诗而言,在乾隆后期京城诗坛流派纷呈的环境中,何道生能兼取唐宋诗风又偏重性灵,且把这种诗学精神传递给了后世族人,何氏族人作诗亦标举“性灵”,这对何氏诗歌中的亲情书写具有深化和提纯意义。

    2023年04期 v.41;No.183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