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琳;
随着"互联网+交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事物的出现对政府规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传统出租车规制理念、事前许可为主的规制手段等弊端逐渐显现,通过对其中司机经营准入条件的重新解读,转移到"政府管协会、协会管司机"模式上是突破困境的第一步,此外,共享单车的政府规制理念值得借鉴。未来的"互联网+交通"应当是合作治理下的政府规制,政府需要运用多样化的规制手段,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规制权限分配,司法对政府规制也应发挥指引作用。
2017年05期 v.35;No.14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29 ] - 邱寅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提出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表明了中国正在经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关键转型。回顾历史可知,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次暂时性的政治任务,而是中国国家经济社会运作与人民生产生活的转型方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原则将逐渐融入日常生产与消费之中。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应当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将其纳入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框架中。
2017年05期 v.35;No.148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6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06 ] - 马存利;
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有助于实现土壤污染治理的专业化、社会化,对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环境管理转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践中,对治理模式的监管存在漏洞,没有明确治理效果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且第三方治理的竞争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在立法上要及时制定专门法律,明确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相关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对污染治理第三方市场加强财政税收支持,完善对污染治理第三方市场法律监管,完善污染治理第三方的信用评价制度。
2017年05期 v.35;No.148 12-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8 ] - 冯铁拴;
现行油气资源生态环境税制过于重叠而不利于保障纳税人财产权,并因其不甚科学的税负分配机制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其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且在客观上加剧了合法使用油气资源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与供给侧改革降成本这一意旨不甚吻合。供给侧改革要求对现行油气资源生态环境税制予以简并,在恪守保障纳税人财产权这一核心理念下,实现缓解乃至消除纳税人重复征税这一应然效果,建立起以税款抵扣为中心、现行税制整体改革为辅助的一系列制度。唯有如此,油气资源生态环境税制才能既合乎法理,又顺应供给侧改革这一时代发展需要。
2017年05期 v.35;No.14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8 ] - 林静洁;
举证时限制度的目的不在于证据失权,而是为了防止诉讼拖延,提高诉讼效率,因此,对逾期提供的证据是否给予采纳应当从整个诉讼发展的角度来考量。举证时限制度的立法设计应使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得到平衡,当前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更偏向于追求实体正义,这不利于举证时限制度目的的实现。现行举证时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实际上有赖于其他相关程序环节的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答辩、证据交换和举证环节合理衔接。
2017年05期 v.35;No.148 22-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5 ]
- 阳成虎;陈杜添;
为了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可再生利用率和节能性两项指标衡量产品的生态设计水平,通过构建两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了各利益相关者的最优运作决策,并分析了产品生态设计对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运作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商愿意提高产品生态设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基于可再生利用和节能的产品生态设计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定价、回收、可再生利用和节能水平的选择具有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
2017年05期 v.35;No.148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6 ] - 陈银忠;
基于细分行业面板数据,文章运用序列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台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化特征及其增长动力的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台湾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已进入下降通道,主要是技术进步增长乏力及技术效率持续恶化所致。从行业视角来看,台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批发及零售业、运输及仓储业等八个行业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技术进步;住宿及餐饮业、其他服务业等三个行业来自于技术效率改善;咨讯及通讯传播业、艺术、娱乐及休闲服务业两个分行业由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共同推动。
2017年05期 v.35;No.14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3 ] - 王超;蒋萍;孙茜;
为了研究区域研发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省域专利创新产出绩效影响,文章选取2000-2015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基于CES生产函数专利创新产出绩效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科研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对省域专利创新绩效的空间关联性及其作用机理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空间滞后模型的拟合程度要优于传统计量模型,省域之间专利创新产出绩效存在空间关联性,研发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是显著的,研发资金投入对专利创新绩效产出的作用为正,而研发劳动力投入对专利创新绩效产出的作用为负。此外,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程度对专利创新知识产出也有显著性影响,而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知识产出并没有显著性影响。
2017年05期 v.35;No.148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49 ] - 满清龙;董黎明;李超;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议题,而能否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公共投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将地方财政支出指标分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保障性财政支出比重和投资性财政支出比重,并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地方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如下:提高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保障性财政支出比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投资性财政支出比重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三者对城乡收入差距均存在门槛效应;因此不能盲目依靠增加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和保障性财政支出比重或减少投资性财政支出比重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17年05期 v.35;No.148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0 ] - 黄美娇;谢雅萍;
如何通过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能力来推动创业活动,促进创业成功,是目前创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回顾和梳理国外相关创业能力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归纳总结了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升创业能力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2017年05期 v.35;No.14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3 ]
- 李宏伟;潘宝君;
人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社会存在,主体间性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这种主体间性的存在方式是由技术塑造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新时代的技术不仅仅是"解蔽",更是"遮蔽"和"座架"。技术"座架"使人的主体性日渐消弭,人将不人;然而,作为人,必须重构主体性。人类依赖技术而生,主体性的重构也必须在技术时代的发展转向中实现。
2017年05期 v.35;No.148 60-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1 ] - 李海霞;石敏;
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是历史演化过程的一种表现,是解决理论矛盾的一种方式。怀特海批判并超越传统形而上学,提出用"过程"思维方式来阐释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了实事即过程,存在即过程。他用"永恒客体"把世界万物相互关联为有机整体,解决了传统哲学理论困境,进行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这不仅顺应了潮流的发展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7年05期 v.35;No.148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3 ] - 吴方基;
西汉《易》学"本之田何",田何以后,有两系得到发展,一为杨何一系,一为丁宽一系,《易》灾异说出于丁宽一系。丁宽之后,《易》灾异说分而为三:一是田王孙一支,田王孙授孟喜与施雠,孟喜授焦延寿,焦延寿授京房,京房授谷永;二是魏相一支,无传人;三是高相一支,高相授高康及毋将永。
2017年05期 v.35;No.148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 ] - 马艾鸿;张金铣;
唐太宗一生政绩卓著,其在位的二十三年中,认真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制定了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治国方略,践行务实的执政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为之后"李唐"王朝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7年05期 v.35;No.148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6 ] - 刘峰;
法家"刻薄寡恩"的评价并非是后世儒者的攻讦,实为时势环境所认同,是针对法家治国理论中宣扬君主专制,主张人性自利,倡导严刑峻法等一系列反现代法治精神的客观评价。"刻薄寡恩"体现出的并非是法文化底蕴,实为"伪法文化";"刻薄寡恩"并未赋予法家治理理论现代性,法家治理理论也并未有现代性可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固然是时代要求,但一定要警惕法家文化的"伪现代性"。
2017年05期 v.35;No.14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