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73709

  • 从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看国有企业改革

    朱先奇,肖超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也面临着组织结构重组和管理理念重建等问题。文章就扁平化、柔性化和松散化的涵义以及国企如何借鉴它们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手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004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8 ]
  •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的发展与启示

    陈柳钦

    阐述了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历程、设立条件、种类和优势所在等,并借鉴美国经验,探讨了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意义、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

    2004年04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13 ]
  • “避峰”现象中企业的行为分析及政府对策选择

    曹红钢,陶红茹

    用博弈论的方法,从最简单的赛局结构入手,逐步放松约束,分析了"避峰"现象中企业的特定行为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政府的对策空间和相应的约束条件,揭示了政府对违规企业所应施加的惩罚(罚款)取决于企业因投机所获的收益(M)、企业对未来的预期(P)和折现率(δ)这三个条件。

    2004年04期 9-1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5 ]
  • 新剑桥方程式的提出及其相关论证

    毛承之

    文章从论述经济增长与货币供求关系入手,结合费雪方程式MV=PT和剑桥方程式Md=KPY,以及作者提出的通货关系式F=G/Q及Q/Qd=F/Fp,从而完整地提出分阶段的新剑桥方程式MV=G=FQ(比例关系),并确证货币供给、需求方程式MS+=FPQ=FQd=Md,其意义十分重大,使人们对于经济规律确定性的认识得到升华。通过实证形式,对庇古所提的"余额说",马歇尔、凯恩斯的"余额说"货币数量论式子进行了剖析,并"纠正"其谬误之处。指出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通货实质,也和弗里德曼所提的货币函数式子相通。这些关系式的提出及其形成的理论体系,可以为中国宏观调控和决策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2004年04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20 ]
  • 区域经济规划与决策模型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研究

    朱志宏

    考察区域经济的理想模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评价了各类现实的区域经济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应用区域经济模型的对策,指出了区域经济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认为区域经济模型是应当朝着模型合并的方向发展。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过的、较为成熟的模型以节省费用,又可以充分调动起中央和各地方的积极性。

    2004年04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4 ]
  • 国家资源安全及其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理性选择分析

    蒋满元,魏芳

    文章以国家资源安全内涵及其基本走势的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国家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中国资源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理性选择问题。

    2004年04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34 ]
  • 解析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基于财产权与信用关系的视角

    王文峰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问题严重,信用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信用机制与财产权制度有内在的联系,从财产权角度分析信用缺失问题,为我国重建信用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004年04期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3 ]
  • 西部地区金融体制改革对策研究

    范省伟,荆慧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业和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西部地区金融体制改革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2004年04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8 ]
  • 基于神经网络的研发项目选择方法

    赵志纲,欧立雄

    针对研发型项目建立了相应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并引入改进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算法对研发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为多项目选择提供依据,避免了项目选择过程中的主观影响和不确定性。

    2004年04期 35-3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0 ]
  • 国内轿车制造企业销售系统现状及面向BTO的对策

    李冰,文捷

    赢得21世纪汽车市场竞争的核心在于能否提供客户需求的汽车产品,按订单生产是实现该目标的趋势所在。文章试图在对国内几家大型轿车生产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实施BTO在时间方面存在的障碍,从而对目前国内轿车制造企业的销售系统在销售模式和信息系统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深层次重构。

    2004年04期 38-4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27 ]
  • 对除息日买单卖单量均衡的研究

    方岚

    以中国内地的股市为背景,检验国外经济学家提出的"税率影响学说"以及"股利厌恶学说"是否可以合理解释"除息日被除息的股票股价下跌的幅度小于该股票每股股利"这一股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发现,中国的股市在除息日不存在买卖上的不均衡现象,而且除息日被除息股票股价的下跌额大于该股票的每股股利。认为在不存在股利强制成本的时候,投资者喜爱股利。

    2004年04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9 ]
  • 历史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构建

    苗贵山

    邓小平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主义分析,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社会主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关系中把握住社会主义本质。

    2004年04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0 ]
  • 法律的道德性与法治

    赵利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2004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9 ]
  • 论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

    张丽娟

    为了加强对车祸受害人利益的保护,许多国家规定了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文章首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有关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的立法状况,其次阐述了该制度的具体运用,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完善机动车事故赔偿基金制度的立法对策。

    2004年04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9 ]
  • 专利侵权行为的经济分析

    原晓爽

    专利权的可获利性使得专利权在取得的同时就必然有了被侵权的风险。如何能够有效的制约专利侵权行为是完善专利保护制度的关键所在。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专利权的实质、专利侵权行为的特征以及专利侵权行为的司法制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研究如何使法律更有效的制约专利侵权行为提供一种思路。

    2004年04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10 ]
  • 论证券市场虚假陈诉民事诉讼案件的诉讼机制

    李辉

    最高人民法院正式作出司法解释宣布受理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使得对于受损投资者的保护有了具体的诉讼机制。但是由于该通知固守传统的民事诉讼的模式,很难有效解决复杂的虚假陈述民事案件赔偿的问题。提出应当大胆借鉴美国的集团诉讼和律师胜诉酬金制度这两种制度,以解决我国虚假陈述民事案件的诉讼机制问题。

    2004年04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8 ]
  • 中日诗歌的英译对英美意象主义诗歌运动的影响

    罗春霞

    文章从比较诗学入手,论述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的英译在题材、风格、格律、句法、审美等方面对意象主义诗歌产生的影响,从而论证了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04年04期 66-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7 ]
  • 美国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的贫困及其根源探究

    屈鸣

    文章说明了以单身女性为户主并携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贫困群体,剖析了造成"贫困的女性化"这一现象的根源。在贫困的结构性解释及"贫困文化"假设这两个理论基础上,论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中家庭结构变迁和婚姻价值观的改变对以女性为户主的家庭的贫困现象所造成的影响。

    2004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5 ]
  • 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张菁

    从语言、文化和翻译三者的关系出发,就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及二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体现的不同作用进行了探讨。

    2004年04期 74-7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 ]
  • 关于“艺术终结”的思考

    刁杰

    黑格尔根据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了艺术终结的理论,丹托承接这一观点提出了"我们已进入一个后历史的艺术时期,对艺术不断自我革命的需求现已消失"的观念,文章通过进一步对于现代艺术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艺术只是进入迷茫期而并非消亡的观点。

    2004年04期 77-7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2 ]
  • 语言、思维与可译性探讨

    田保花

    通过概括性地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发现人类思维方式存有相似性的同时亦有差异,说明人类不同语言之间是可译的,但同时亦有可译性限度的问题。这表明绝对等值的翻译是没有的。

    2004年04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4 ]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秦志敏,冯光辉

    对目前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作了分析,提出了观念更新、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创造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克服高校科技成果自身弱点、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等对策。

    2004年04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28 ]
  • 解剖式夹具设计教学研究

    王时英,吕明

    文章讨论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学时减少后面临的问题,论述了采用PRO/E进行夹具设计教学的优势及实现方法.

    2004年04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2 ]
  • 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阶段的几个关键点

    白薇

    文章运用教育评价理论,结合参加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实践,总结出评估自评阶段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目标明确、组织保障;深刻理解指标体系内涵;抓住自评工作重点部门;重点突出、整体推进;长期积累、边评边建;宣传发动,全员参与。

    2004年04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试论太极拳运动与知识分子健身

    杨瑞彬

    通过对我国知识分子的工作特点、健康状况的分析,以及对太极拳文化和健身特点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非常适合知识分子习练,长期练习可改善他们的体质状况和健康水平。

    2004年04期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试析高校教师流失现象

    郭美珍

    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认为:高校要树立以师为本的观念;创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环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向教学科研人员倾斜;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的流失问题。

    2004年04期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9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