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福义;生延超;
区域经济发展应该坚持效率和公平的统一。然而,在特定时期内,效率与经济公平虽是一致的,但效率与社会公平则是矛盾的。要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文章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强化政府社会公共职能,建立新的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投资边际收益率。
2007年01期 No.9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6 ] - 李秉强;
文章首先理论分析了财政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随后采取协整和误差纠正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与理论分析不一致。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我国的财政收入会缩小而财政支出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
2007年01期 No.94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41 ] - 杜伟;
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形成与国家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农村金融体制的发展紧密相关,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因此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和农村金融抑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而且二者都具有双重性,所以农村金融抑制也就相应地具有自己的特点。
2007年01期 No.94 9-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00 ] - 郑耀群;曾凯;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2007年01期 No.94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11 ]
- 胡锐军;
儒学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流,在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时序里,历经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和流变历程,尤其在从近代以来到现在的百余年间,是儒学遭遇空前危机和诸多诘难,也享有部分重建机遇的百年。这百年间,儒学的自身演进及学界对之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学界在“本位论”、“西化论”、“折中论”、“辩证论”这四种语境框架之内,形成了十六种主要学术派别和观点,反映了百年来学界研习儒学的精神风貌和历史境况。
2007年01期 No.9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2 ] - 冯振举;
19世纪的数学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为射影几何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文章研究了综合射影几何与解析射影几何两个派别的数学家的具体工作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并对两个派别的数学思想做了初步的分析。
2007年01期 No.9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郭庆财;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的,而苏轼的“静”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为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
2007年01期 No.94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8 ] - 张勇;
两汉学术与思想以求“贯通”为特点,主体“心”在东汉儒学贯通天人与古今中的诠释地位突显了出来。面对东汉以来的社会变乱,党人集团道德实践的失败和魏初文人化儒生的生存困境,使长期作为思想潜流存在的道家登上了思想前台。玄学思想家开始探索人与道的逻辑关系而提出“无”本体论,以此寻求一个更优越、更本源的思想与社会立场,从而把握个人和天下之命运,思想范畴也由儒家的“通”转向玄学的“无”。
2007年01期 No.94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3 ] - 吴翔宇;叶李;
《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是通过一系列的叙事策略实现的:成长者的“接受”仪式和“洗礼”典礼展现了具有宗教修辞色彩的成长的“催生”策略;革命理想配置爱情选择是成长叙事中革命理想占领私人空间的“合一”机制;两次修改版本和规范文本是成长范式的“回补”手段。这种成长叙事是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想像与喻证。
2007年01期 No.9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44 ] - 郑冰梅;郭爱萍;
文章首先指出了国内出版物中对沃尔夫假说在阐释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以及对其评述方面存在的几个纷争;其次对产生的原因作了详细的探讨;最后依据沃尔夫原作的内容和精神,结合国外一些重要文献探究了这一局面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的看法和判断。
2007年01期 No.9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3 ]
- 霍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2007年01期 No.94 52-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6 ] - 钱厚诚;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正确结论。对《手稿》的文本分析可知: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框架是其错误结论的根本原因。其实,“异化劳动”概念本身就表征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路,而人本主义思路则预示了其错误结论的逻辑必然。相应地,判断《手稿》的性质与地位,也应以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为主线,从两个方面来进行:(1)《手稿》整体结构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前后逻辑关联,这是内部的文本梳理;(2)借助《形态》中关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问题的正确论断来反衬《手稿》,这是外部的文本比较。文本研究表明,《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渡环节。
2007年01期 No.94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01 ] - 李智;
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网络行为的随机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侵权行为地变得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管辖规则的适用也遭遇困境。互联网案件中“侵权行为地”特别管辖规则的确定,更多的是需要在坚持传统的侵权案件管辖规则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本身的技术特点,对管辖地与案件本身的关联度进行考量和分析,判断是否便于审理、执行,是否有利于对原告所受的侵害提供救济,以此作为网络侵权纠纷特别管辖权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2007年01期 No.94 61-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8 ] - 王毅;程又中;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和”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认为它已经积淀在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分析了“和”文化对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认为“和”文化构成了古代朝贡体系的文化基础,但在近代外交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性,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智力源泉;指出“和”文化在当今世界的生命力之所在。
2007年01期 No.9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石因;
作者根据听课的实际情况,随笔写出对课堂教学的部分看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必须高度重视与研究。从根本上讲,教材不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教学时数与内容是由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神圣任务,其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最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可用多种方式,但如何联系需要选择,不要误导,更不可哗众取宠。课堂教学要改革,引进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必然,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扶持,但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工具,不可本末倒置。
2007年01期 No.94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 ] - 刘晓峰;贾晓峰;
文章认为现行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课程基本目标与实际教学之间的矛盾;课时减少带来的矛盾;教育目标与应试式教学之间的矛盾;理论知识与应用之间的矛盾;现代化教学手段与部分教师惰性之间的矛盾等。同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2007年01期 No.94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2 ] - 殷正云;姬玉龙;
2007年1月16日,97岁高龄的原太原工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梅同志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者、从事党的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老教育家。他对革命忠心、对事业热心、对兴教育人诚心,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他那宽广的襟怀、独特的人格魅力,都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楷模。今天我们发表这篇纪念文章,旨在通过缅怀这位世纪老人的功德,继承和发扬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全体理工大人团结起来为把我校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007年01期 No.9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