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73715

经济与管理

  • 我国地方政府经济竞争激励分析

    熊毅;

    理论分析表明官员外在激励条件不具备,扭曲了官员经济竞争目的和行为,导致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体现在:一是激励报酬缺乏导致了官员经济竞争的政治目的;二是业绩考核欠准为官员经济竞争实现政治目的提供了条件。我国地方官员经济竞争效率低下的现实也证明了这点。官员外在激励有效性缺乏也突出了官员内在激励的重要性。

    2007年03期 No.96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8 ]
  • 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1998—2003

    鹿峰;李竟成;

    以系统协同分析为基础,依据我国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科技系统与经济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偏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科技—经济系统协同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的战略性转变。

    2007年03期 No.96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210 ]
  • 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研究

    张文宣;

    随着社会分工深化和价值创造体系的再构,各国企业日益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当中。然而,各国由于要素禀赋的差异,只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不同价值环节进行分工合作。发达国家企业大多数嵌入高附加值的战略价值环节,发展中国家企业大多数嵌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价值环节。居于垄断性质的战略价值环节上的发达国家企业实际上主导和控制着整个全球价值链,进而主导着不同价值环节的利益分配。

    2007年03期 No.96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05 ]
  • 科技型人才聚集环境及聚集效应分析(一)——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分析

    牛冲槐;江海洋;王聪;

    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从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人才配置制度、人才产权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五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2007年03期 No.96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377 ]
  • 财政体制改革:逻辑起点与改革思路

    王磊;

    国内大部分学者将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归结于县乡财政解困,县乡财政困难只是问题的表象,其实质在于部分政府无法完成其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能。文章从分析财政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出发,在借鉴IMD分析政府效率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实际且操作性较强的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分析了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现状之后,针对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96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8 ]
  • 基于目标管理的政府部门评价研究——对某市财政局的个案分析

    于秀琴;陈通;刘素冬;

    以"工作责任制"为特征的目标管理是我国政府部门行政改革的重要方面。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责、任务和功能的差异性,使其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如何利用目标管理对部门进行年度考核,使考核结果能够准确的反映部门的业绩,并且具有可比性成为部门考核的关键。基于目标管理的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共有四部分组成:业务目标、公共责任目标、社会评价、工作创新创优目标。考虑到政府部门考核中的指标值的难度量性和部门职能的差异性,主要采用修订的模糊评价方法。

    2007年03期 No.96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人与环境匹配研究的新进展

    王萍;李必强;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理论在管理学文献中已经盛行了将近100年,人与环境匹配已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文章概述了国外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人与环境匹配各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

    2007年03期 No.96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7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167 ]

河东(三晋)文化

  • 蒲州爱情圣地萌发的凄美爱情(下)

    任振河;

    李唐时期婚姻观深受胡族影响①,特别是随着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婚恋与情爱,婚制的宽容与松动,使春秋时期的自主婚重生再显。故此,在盛唐时期先后发生了寿王瑁与杨玉环、玉真公主与张果老以及后来的张生与崔莺莺等自主婚姻、自由恋爱、有情人结为眷属的爱情故事,而这些爱情故事皆发生在爱情圣地——蒲州。

    2007年03期 No.9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 ]

政治·法律

  •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论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对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超越

    田世锭;

    奥尔曼"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超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地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后者仅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而前者却不仅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更在发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后者失去了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信心,而前者却再次论证了马克思"两个必然"的结论;后者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批判和否定,而前者则不仅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析和批判,而且要求在实践上进行这种批判。

    2007年03期 No.96 41-4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09 ]
  • 马克思解放理论探析

    苗贵山;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人的解放必然要经历政治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类解放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政治解放固然具有历史进步性,但它还只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因此,政治解放必然要被人类解放所超越,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社会解放是实现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过渡阶段,它通过建立无产阶级民主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最终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奠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基础。

    2007年03期 No.96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文史哲

  • 牛顿在微分方程方面的奠基性工作

    任瑞芳;

    微分方程是伴随微积分应用成长发展的数学分支之一,牛顿是第一位研究微分方程的数学家。他在制定微积分的同时奠定了微分方程的有关理论,虽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其思想方法对创立和发展微分方程这一数学分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07年03期 No.96 50-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流形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陈惠勇;

    流形概念是20世纪数学的最具代表性的基本观念之一。文章分析与探讨流形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特别地,研究了流形概念从产生到其概念的精确的数学描述这一历史过程。

    2007年03期 No.96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1 ]
  • 有无与柔弱合一——从《老子衍》看王夫之对老子的研究

    肖建原;

    老子"有无合一"的境界形态哲学思维,在人生社会领域表述为与"柔弱"合一,"有无"与"柔弱"合一是对人生社会领域"无"与"无中之有"统一于"无"之境界的境界形态"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论证。王夫之以实有形态的"有"与"有中之无"合"柔弱"于实有,一方面揭示老子境界形态"有无"思维的"虚无"思想根源;另一方面,论证了实有"有无"为思维基础的"有无"与"柔弱"合一于实有之"有"的实有形态哲学思维。

    2007年03期 No.96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5 ]

高等教育

  • 关注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校园

    刘混举;

    文章分析了高等学校弱势群体的成因,提出了针对学生弱势群体、教师弱势群体以及科研弱势群体的解决方案。

    2007年03期 No.96 63-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对当代学校体育文化及其属性的探讨

    史冬博;

    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绝不是"体育教学过程"可以替代的,它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由其基本属性所决定的。而体育文化基本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传统与现代体育思想及文化的不断碰撞和整合与时俱进的,适时认清其属性是我们成功开展体育实践的基础。

    2007年03期 No.96 66-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4 ]
  • 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讨

    李文斌;董长双;轧刚;

    针对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述毕业设计的内涵,讨论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督导组的作用和毕业设计选题等问题,介绍了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思路经验。

    2007年03期 No.96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1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95 ]
  • 试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段美清;

    阐述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公寓文化建设的对策。

    2007年03期 No.96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4 ]
  •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教材改革思考

    周晓辉;易露霞;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对教材改革的认识、实践、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2007年03期 No.96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1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