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莲;张炳喜;陈亚宁;唐红梅;
机械设计原理与应用是军队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文章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进行了介绍,包括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08年S1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8 ] - 罗家莉;陈明艳;贾云萍;
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强调了实践环节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按照课程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对不同专业的实践环节进行了合理的调整,通过实践,验证了实践环节对课程讲授的积极作用。
2008年S1期 31-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32 ] - 庞荫铭;
从实验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方面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将其应用于机械原理与设计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8年S1期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44 ] - 徐双满;洪建平;张英;房海蓉;
介绍了机构设计与分析实验的内容及其对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动手环境和氛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思考与动手的热情。
2008年S1期 37-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3 ] - 司慧;
通过统一机械原理和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及改进传统题目,分别在各自授课学期进行设计,采用研究设计小组形式,全面分析题目,科学安排设计内容,逐步建立成绩评价机制等;使学生的协作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学习热情等得到相应提高,有利于形成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2008年S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45 ] - 沈韶华;张晓玲;
针对北京印刷学院的专业特点,根据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要求,采用典型机构设计平台进行常用机构的设计与计算。不但加强学生对机构动作的原理和过程的了解,可以节约编程计算时间;而且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了他们分析问题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研究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2008年S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5 ] - 管啸天;陈英姝;李春书;秦玉霞;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课程设计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应用VB语言设计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价软件,使成绩评价实现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观随意性较大、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2008年S1期 46-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42 ] - 李秀春;秦志钰;
探讨了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如何更新题目,应用现代工程设计方法和手段;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出发,突出整机设计思想,加强系统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08年S1期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14 ] - 宜亚丽;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分析了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2008年S1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15 ] - 陈泽英;
分析了高职数控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其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探讨。
2008年S1期 54-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李克旺;滕献银;郑清春;
文章介绍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为平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达到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2008年S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31 ] - 金国光;杨世明;
概念设计的重要特征是创新性,由于概念设计在机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给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008年S1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李春书;李洪来;吴晓龙;张换高;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课程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实践表明,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的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8年S1期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6 ] - 洪业;秦志钰;
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从改革机械原理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与能力的教学实践,以求与同行探讨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008年S1期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9 ] - 刘文芝;武建新;阎丽霞;巩勇智;
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如何在机械原理课程中贯穿与渗透素质教育;旨在让我们的教师以身作则、讲究策略,尽力改变一直存在的应试教育的现状,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2008年S1期 75-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8 ] - 武颖;史建平;
机械基础课程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文章从学生工作者的角度,探讨引导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的途径。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挖掘机械类学生自身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分年级建立科技兴趣小组,分能力安排实践学习,多方面增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2008年S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