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夏阳;
"中国梦"的提出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价值导向,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政治系统性,包括政治理念、政治文化、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发展等政治要素的耦合与发展。系统地分析"中国梦"思想所蕴含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要素,对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保证以公平公正为核心的利益关系的协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02期 v.33;No.1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翔;
党的十八大报告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要求"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难点,如组织领导有待健全;廉政教育内容的岗位针对性、有效性不强等。在实施省域创新驱动战略过程中,有必要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科技计划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惩防腐败评价与监测、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步伐。
2015年02期 v.33;No.13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碧强;王琳;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微时代下,公众参与反腐既是主观需要也是客观形势所需,新媒体涉腐舆情固有的隐匿性、多样性、全面性、持久性等特点,为当前反腐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对监管新媒体舆情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有必要从新媒体舆情监管法制建设、新媒体网络文明宣传、新媒体技术研发、官方微博舆论引导、媒体间合作网络治理、约束大"V"网络语言、维护司法权威等角度入手,健全新媒体涉腐舆情公众参与机制。
2015年02期 v.33;No.133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桂莲;
国家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国家认同感是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基于外争主权内争民主的抗日战争对推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共同发起的政治动员,也在增强中国人民的国家主权观念和"我者"与"他者"身份概念的民族意识、培育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确立与发展的公民主体意识,以及促进人们对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国家形式的认同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正面影响。
2015年02期 v.33;No.133 16-1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杰山;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信托公司贷款债权在法理上没有任何障碍,依据我国现有《合同法》、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以及信托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也都可行。此等债权转让或债务重组,符合原信托当事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原债务人等各方需求,监管部门也给予默认。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能否以及如何向新债务人收取利息是交易各方及监管部门都面临的困惑,亟待相关立法予以明确。
2015年02期 v.33;No.13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欣琦;
行政诉讼为督促行政诉讼当事人及时举证而引入证据失权制度,但证据失权在行政诉讼中并没有存在的制度根基。行政诉讼当事人及时举证,从性质上说是属于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的协力义务,而当事人逾期举证是违反协力义务的行为,必须要从协力义务违反的效果理论出发,构建对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惩治措施。
2015年02期 v.33;No.133 24-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顾德瑞;
作为保障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核心制度,社会抚养费制度被赋予诸多功能。伴随着民众生育观念的转变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加之社会抚养费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使得实践中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其极大的关注,甚至萌生了存废的争论。对社会抚养费的争议折射出我国计生领域的各种乱象,及其乱象背后隐藏着的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分析社会抚养费争议的焦点、实质、本源,揭示其乱象背后的根源,认为应该废除不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社会抚养费制度,这样,才有利于把握我国计生工作未来发展的脉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2015年02期 v.33;No.133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徐亚文;李华荣;
先秦以来,"天"一直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它沿着"天谴""天理""公理"的发展路径主宰着中国社会。宋明时期的"天理观"重塑了天的内涵,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然而历史的目的不外乎"经世致用"和"自我认知",而前者又以后者为基础。文章以历史目的论为视角,探索性地分析"天理"与道德、自然法、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系统的展示"天理"对宋明法律的思想、规范及价值的影响。
2015年02期 v.33;No.133 34-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馨蔓;
老子与海德格尔是东方、西方两位出色的哲学家。两千多年前,东方古老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了"道"的思想,人们在合"道"、得"道"后进入一种无为之境。海德格尔将西方哲学对人生的思考从外转而向内,他的"此在"思想使人们对自身生存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他积极地将思考指向内在,并打破了传统的时间观念,进行了将人回归于本真的哲学探索。两位哲人的思想在确定了人生目标在于内求之时,都强调了对时间的把握和在从生至死过程中的修正与完善,这是把人们引向完善、完美人生的积极体验。
2015年02期 v.33;No.133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松苗;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提出了"至情"("情至")理论。他论述"至情"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是去蔽,即强调"至情"不是什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即压抑"情"的宋明理学之理、世俗常理和达观之理,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个体私情、偏情和虚情;其次,通过去蔽,汤显祖所谓的"至情"的含义便得以显现,即"至情"是什么——它是理、欲、情的游戏,其核心是作为给予的爱,以及由爱而生成的真正的生命的出场和亮相。正是由于真正生命的出场,所以"死者可以生",反之,正是由于真正生命的被扼杀,所以"生者可以死"。
2015年02期 v.33;No.133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皓;詹志华;
贝尔纳在其代表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中认为,在商业和政治影响下,科技成果的不当运用和难以预料后果的科技创新使科学陷入了信任危机,从而阻碍了科技的健康发展,由此他提出公众参与科学、理解接纳科学与调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社会功能》中所涉及的公众参与科学思想虽然存在历史的局限性,但其更不乏值得后世吸收和借鉴之处,因而研究其思想,对人们认识公众参与科学的意义,探索公众参与科学的合理方式都将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5年02期 v.33;No.133 62-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权立枝;管海霞;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民俗文化日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在"扬弃"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扬"之不够、"弃"之过度,造成一些民俗文化瑰宝面临消失危险;"扬"之过度,造成民俗文化失真问题;"弃"之不够,造成民俗文化内容低俗、格调不高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策略:符合人们的求新心理,赋予民俗文化以"新"特点;符合人们的求奇心理,赋予民俗文化以鲜明的个性;符合人们的求变心理,推动民俗文化与时俱进地发展;符合人们的求美心理,弘扬高雅的民俗文化;符合人们的求利心理,挖掘民俗文化的经济价值,从而使民俗文化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合理"扬弃",科学发展。
2015年02期 v.33;No.13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