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梁;
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被引进中国,引发了学术界的相关讨论。文章通过对中国政治研究的分析,认为片面地强调与突出方法至上和方法正确无助于理解当前中国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政治问题,难以把中国政治研究规范化和正规化。中国政治研究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吸收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抓住问题,联系实际,避免空谈研究方法带来的弊端与短视,努力使其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不断向前迈进。
2015年05期 v.33;No.13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8 ] - 李小红;
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异化以虚假需要、异化消费及虚假意识等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现代化大生产中,劳动者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机械、琐碎、重复的工作使其失去工作热情,创造性与个性被压抑;劳动者在市场中出卖自己劳动的同时被客体化,丧失了人的尊严;在金钱交易关系中,人与人之间彼此竞争,关系冷漠。由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必须消除异化,重新肯定劳动的真正价值,从而回归人的自然本性。
2015年05期 v.33;No.136 6-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5 ] - 尹维达;
言论自由作为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的表达空间,人们享受网络言论自由带来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受到了网络言论自由的侵扰和伤害。文章在分析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及借鉴各国对网络言论自由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应当采取规范网络言论立法、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管理、设置网络言论的边界等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以充分权衡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限度。
2015年05期 v.33;No.136 9-1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38 ] - 张建;
国际仲裁在我国的演进呈现出与西方不尽一致的发展轨迹。而现代仲裁法的特征之一即在于对国内仲裁与国际仲裁进行区分。在近三年的我国仲裁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折射出明显的国际化与包容化立场,尤其表现在针对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内地仲裁的开放、中国仲裁机构适用境外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自由等例证。但在无涉外因素纠纷能否约定境外仲裁的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却相对保守,且其裁判理由难以自洽。
2015年05期 v.33;No.136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41 ] - 方晓燕;
随着我国外商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怎样充分利用外资,促进外资在境内的融资成了学界讨论的热点。文章立足于外商投资法与证券法的发展路径,找出两者之间的衔接点,通过对比分析外商投资法与证券法的立法冲突,包括法律位阶冲突引发的实际操作困难。针对外资以中国法人身份和外国法人身份进入证券市场导致冲突的情形,从利用外资、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利益和法治统一性三个方面,对两者立法协调提出了法律建议。
2015年05期 v.33;No.136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43 ] - 汪旭鹏;
在我国,旅游合同违约的精神损害赔偿面临着权威学说的否定、司法解释的反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限于侵权责任的传统束缚。在立法未予承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背景下,扩张解释现行法律、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发指导性案例、在《旅游法》中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修订法律是旅游合同违约给予精神损害赔偿可供选择的出路。文章认为,修订法律,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条款及列举旅游合同严重违约事实是较为理想的制度模式。
2015年05期 v.33;No.136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28 ]
- 黄晋太;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尽管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3.7%,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城镇化数量、质量还仍处于中期发展水平,且形态布局不均。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必须走以工促城的发展道路。近几年,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几年如火如荼,"一核一群三圈"布局尽显山西特色。介休市、古交市、长治市、灵石县等县市区,都在围绕中心城市发展的同时,摸索出县乡村城镇化统筹发展的独有模式。但是,由于不少贫困县"蜗居"深山,山西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要按照"围绕两条主线,确立一个目标,解决一个难题,打造三个优势"的"2113"取向开展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
2015年05期 v.33;No.136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2 ] - 王秀宏;吴冠伶;马向阳;
近年来,由于区域品牌能够很好地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使得国内外关于区域品牌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载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在以文化遗产为基础打造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必须把保护文化遗产资源作为第一要义。文章以平遥古城这一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古城的区域品牌构建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对平遥古城的区域品牌建设有所帮助。
2015年05期 v.33;No.13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34 ]
- 朱云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占据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但在实施中会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基于福建域情,可以把以产业集群为主体、以集成创新的方式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可选路径。此外,产业集群本身就存在进行集成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产业集群要进行集成创新,必须在要素集成、组织集成的基础上,借助工具集成的创新平台开展实施。
2015年05期 v.33;No.136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9 ] - 林奇清;
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面临的诸多难题具有共识性的解决思路,即从依靠福利资源分配保障的管理思维向开发社会资本寻求多元主体参与其中的治理思维转变。文章基于对"三农"问题发展主体的职能认知,解析中国农村社会福利治理中出现的困境根源和难点问题的成因,探究了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政府善政、农民自治、多元主体善治的治理出路,以此为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社会福利发展的治理实践提供前瞻思考。
2015年05期 v.33;No.13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1 ] - 王康;汪国华;
文章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进行纵轴比较,探明了我国医疗卫生价值取向经历的巨大变化。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新医改在药品价格、医疗服务、看病方便程度等方面并没有取得农民满意的效果,反而出现了部分农民医疗受益水平降低的情况,继而对基层医疗受益状况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应以提高农民医疗受益水平为基准,重塑医疗卫生的价值取向。
2015年05期 v.33;No.136 51-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1 ] - 徐晓丹;吴文强;
在新常态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风险问题日益增加,任务型组织成为政府治理风险社会的重要手段。文章探讨和分析了任务型政府组织的内涵、特征和类型,认为任务型政府组织具备灵活性、适应性和临时性等特征,可以发挥危机管理、沟通协调和政策咨询等重要作用。针对任务型政府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提出应从立法规范、增加公众认同、章程化建设、科学化决策和建立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优化任务型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路径。
2015年05期 v.33;No.136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