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秀敏;
中国共产党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革命文化的底色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气构建了文化自信合理性根本依据,又坚守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国立场,使中华文化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始终彰显着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更以高度的使命担当把文化自信的价值目标引向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解放而践行的深层意蕴,从而切实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辩证逻辑推进坚定文化自信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发展。
2020年01期 v.38;No.16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田守雷;
五四时期,"劳工神圣"思潮得以广泛传播,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并受到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接纳。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派、自由知识分子及无政府主义者都推崇劳动,不过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他们都背离了唯物史观。"劳工神圣"为唯物史观奠定了价值基础,而唯物史观促进了"劳工神圣"的真正实现。"劳工神圣"侧重于主体维度,唯物史观不仅重视劳动主体的作用还重视社会秩序的建构,有着客体的维度。
2020年01期 v.38;No.162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6 ] - 丁云;邢雪刚;
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和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现阶段乡村治理中存在管理理念滞后、政治参与失序、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失调、乡村人口空心化,以及乡村文化建设多元价值冲击等方面的困境,需要树立共商共建共享新理念,构建乡村治理协同平台,保障城乡居民协调发展,统筹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乡村文化繁荣促进机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2020年01期 v.38;No.162 12-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0 ] - 翟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城乡关系完成了由城乡二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而转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城乡关系调整的重要抓手,其所蕴含的"和而不同""一视同仁""互利共赢"的理念体现出了深厚的理论内涵。通过对城乡融合发展概念内涵的深层次阐释,有利于构筑城乡间的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进而实现对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与重建。
2020年01期 v.38;No.162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0 ] - 钟壮壮;汪先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从"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萌芽,到总体小康水平的达到,再到当前决胜全面建成阶段,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特别需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确保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顺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01期 v.38;No.162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1 ]
- 王荣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观念经历了从"义务即制裁"到"义务即不利"再到"义务即应当"的演进脉络,其侧重点分别在于:对必为性的强调、两种义务概念的杂糅、适应权利主张,以及对社会评价之基础的强调。这一演变内在地折射出法学研究"从法学之外到法学之内"逐步理性化、自主化的特征,并伴随着对个人权利基础的反思。然而,现有义务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认真对待义务"。
2020年01期 v.38;No.162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4 ] - 肖季业;
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与风险已逐渐成了法学研究所关注的热点。面对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隐私、责任归属、机器人权利、伦理、监管等问题,以跨学科视野审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域外法学研究的通行范式。而人工智能在实务与司法领域,对知识产权法的冲击,以及社会机器人的逐渐推广应用,都有可能带来法律体系的变革。目前制度规范落后于现实的境地需要法学理论界持续关注,探索跨国度、跨学科、产学结合之路。
2020年01期 v.38;No.162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9 ] - 谷骞;
当下国家处于转型时期,特许经营不仅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方式,更是政府进行经济规制的重要手段。行政机关应当恰当运用行政优益权,以确保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健康顺利开展。对此,理论、实务各界应当统一明确特许经营协议之性质为行政合同;实施机构应当认清自身具有合作者与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并且监管者身份位居首要地位。特定条件下允许行政机关行使行政优益权解决特许经营纠纷,由此引发之争议属于行政争议,由特许经营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寻求救济。
2020年01期 v.38;No.16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9 ] - 吴海彬;
理论界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性质存在"民事合同说"和"行政协议说"两种观点。权利义务的性质是区分民事合同和行政协议的核心要素,两种权利义务的功能和定位各不相同,不能相互转化,也不存在主次之分。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出让合同的法律规定表明出让合同承载着民事和行政双重目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的具体条款则显示出让合同存在民事和行政两种权利义务,因此,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应定性为"混合合同"并适用不同的法律救济。
2020年01期 v.38;No.16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叶勇;谭博文;
当代行政处罚权的行使正开始向民主化、服务化、效率化和可协商性转型,完全由政府包揽已不符合实际需要,行政处罚权的协商行使不仅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从理论及现实上均有其正当性,但其运行和推广还存在程序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阻力,提出具备可行性、现实性的完善策略能够为行政处罚权协商行使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2020年01期 v.38;No.162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8 ] - 黄瑛琦;张洪成;
日本刑法典与单行刑法对毒品犯罪的财产刑进行了细致规定,我国刑法典对毒品犯罪罚金和没收财产的规定较为简单,且存在诸多不足。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国毒品犯罪的罚金刑考虑"以营利目的"作为科处前提,参考毒品犯罪营利数额确定罚金数额;以选科方式对所有毒品犯罪配备罚金刑;同时兼顾未成年犯及职业犯的特性。对没收财产刑,建议以特殊没收取代现行的没收财产,将其作为所有毒品犯罪的标配,为保证执行效果,应强化检察监督。
2020年01期 v.38;No.162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 ] - 朱永倩;张卫彬;
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是实现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当下,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局限性限制了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化进程,区域化与非区域化的治理模式也不能满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需要。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需要建立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基于此,应确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指导理念,明确海洋生态环境多元主体的范围,确立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防原则与多元主体治理协调机制,从而实现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实现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共治模式的构建。
2020年01期 v.38;No.162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