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祥健;吴家华;
依据对马克思的文本考察,可以厘清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社会形态思想。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阐发的社会形态思想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的更替不排除"特殊性"、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理解其精神实质是运用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关键。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具体应用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时期从社会形态发展的角度具体思考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列宁在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的精神实质基础上,灵活运用了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引导俄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也正是中国人民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思想具体运用的典范。
2017年04期 v.35;No.14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0 ] - 王会民;
马克思异化思想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建构未来理想社会的重要分析范式。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异化思想存在多种解读,不尽一致,因此,厘清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合理性定位,分析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多元意蕴是时代发展发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异化思想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本质,为唯物史观提供了价值指导;运用了否定之否定的矛盾辩证法,揭示了异化思想承担着矛盾发展中间层次的催化作用;全面审视了资本主义固有缺陷,勾画出了共产主义发展的美好蓝图。可见,全面审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共产主义的深入理解和现实关照。
2017年04期 v.35;No.147 6-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9 ] - 张涛;陈胜云;
主体性问题是哲学历史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主体性觉醒这一核心问题俨然成了新的思考进路。按照工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科学发展史的一般线索,由此可以推出后虚拟时代这一新的情形,同时对后虚拟时代的一系列相关问题特别是该时代的意识内核尝试着进行阐释。随着算法意识的不断更新和进化,后虚拟时代的先验危机随之而来。通过回溯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的本质,文章提出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理性极有可能把世界引向某种形式的乌托邦。
2017年04期 v.35;No.147 11-1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6 ] - 许晶;
城市空间治理是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从综合视角进行审视。在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空间失义的批判中,蕴含着城市空间治理的丰富内涵。因此,挖掘恩格斯城市理论的闪光点,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大实际,厘清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空间治理瓶颈,融合"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将有助于为谋求"中国语境"下城市空间治理的新发展、新突破和新跨越嵌入价值内涵并升级对策路径。
2017年04期 v.35;No.147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18 ] - 李娜;
关于李端棻其人,以往的历史资料多关注其北京大学奠基人的身份,而有关他与康、梁等维新人士之间的关系却一直未得到史学界重视。随着史学资料尤其是野史资料的日趋完善,历史事实逐渐凸显出来。文章将从晚清相关野史资料入手,对李端棻与维新派进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就晚清野史资料的价值进行相关评述。
2017年04期 v.35;No.14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 ] - 谢菲;张帅;
作为康有为代表著作的《大同书》,因其对新社会的深刻思考与精心规划而备受学界瞩目,但是,书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宗法家庭思想并未获得广泛关注,值得挖掘。《大同书》中的有关章节勾勒了康有为宗法家庭思想的整体面貌:"人人平等"是其逻辑起点,"宗法家庭批判"与"去家"是其逻辑中介,"人的解放"与"大同世界"是其逻辑终点。虽然康有为的宗法家庭思想形成于百年前,但它仍富有现代意义,对当今社会具有有益的启示。
2017年04期 v.35;No.14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9 ]
- 冯强;
文章以公平正义为理论基点,以现实为基本面向,运用"承前启后"式的思维方法把公平正义置于中国社会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向度中透视公平正义问题,从而在现实世界中更好地把握它。三向度透视得出的基本结论指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进路,在现实世界中脚踏实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2017年04期 v.35;No.147 29-3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8 ] - 黄爱军;
突出五四进步社团与党的产生的关系,是毛泽东等许多经历者、当事人共同的记忆,也是早期党史著作的一个共同特点。中国共产党是由五四进步社团发展而来,五四进步社团是中国共产主义组织的真正源头。
2017年04期 v.35;No.147 34-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7 ] - 葛宣冲;
从性质上讲,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具有雇佣劳动性质的新型关系,即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关系。从地位上讲,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在党的政策方针鼓励支持引导下再生的,即合理合法。从目标上讲,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是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即劳企共赢。从手段上讲,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采取的是共同建设、调节的方式,即共建共享。
2017年04期 v.35;No.14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0 ] - 裴松;刘薇;张婷;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自主性、互动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从教学实践与思想认识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反思。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以整体化的教育理念,开放、主动的积极心态,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完善和本土化改造,加快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提升翻转课堂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教学效果。
2017年04期 v.35;No.147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 ] - 郭文涛;
法律立宪主义拥护司法审查的主要论点在于对于权利保障的强调,需要将权利放置在宪法性文件中,并且由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监护并对其做出解释与阐述。政治立宪主义与法律立宪主义针锋相对并对其进行批评,一方面其高估了司法审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低估了民主的作用。贝拉米构建的政治立宪主义理论得哲学基础是共和主义的无支配自由观,规范基础是无支配和政治平等,制度形式是公共理性和权力平衡,而民主宪法整合并体现了规范基础和制度形式。
2017年04期 v.35;No.14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孟子寻;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整合了原有机关的监督职权,成立了新的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改变了现行宪法构建的国家权力分配模式。改革不可避免会突破现有法律规定,但是改革措施和成果必须依赖法律的巩固与保障。这也就要求对宪法制度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机构架构、公民权利等相关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实现依法治国与监察体制改革的有机统一。
2017年04期 v.35;No.14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9 ] - 孙伟杰;
在刑事审判活动中采用远程视频审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诉讼成本,提高了诉讼效率。但这种方式不利于实现直接原则和审判公开原则,不利于对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在技术上也无法保障信息安全,从根本上不利于保障刑事速裁程序的公正性。因此,远程视频审判方式的运用应当严格限制在刑事速裁程序的案件范围之内,并且还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遵守审判公开原则、加强技术保障和提高审判人员素质的基础上谨慎推行。
2017年04期 v.35;No.14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08 ] - 陈咏梅;
行政决策不作为的实质为行政决策主体对其行政职责的放弃或懈怠履行,追究其法律责任具有正当性。行政决策不作为的隐蔽性,行政道德伦理未入法,以及追究程序上的缺陷等因素影响了对行政决策不作为责任追究的立法规范与制度设计,因此,有必要设立独立的行政决策不作为评估机构,出台统一的《行政道德伦理法》,并规范行政决策不作为责任追究的程序,以实现对行政决策不作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2017年04期 v.35;No.14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1 ] - 汪燕;谭远磊;李淮;
公安派出所的刑事侦查活动存在许多不规范或违法情形,需要检察机关施以监督。然因现行检察监督方式、手段、范围的限制与检警关系定位等因素,致使检察监督效果欠佳。在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探索出了网上监督平台、驻乡镇或社区检察室和驻派出所检察室等监督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监督效果,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故此,需要完善立法规定,普及新的监督手段、拓宽监督途径和范围,树立检警协作理念,实现对侦查活动的全程监督,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提升刑事案件侦查质量。
2017年04期 v.35;No.147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2 ]